2025年所得稅級距出爐!你知道今年哪些人會繳更多、哪些能節更多嗎?TVBS新聞網從稅率級距到免稅額、扣除額一次整理,幫你避坑也避稅。
目錄快速導覽:
- 2025所得稅級距為什麼會調整?
- 2025最新稅率與課稅級距表(附表)
- 2025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同步調整重點
- 所得稅級距調整對你有什麼影響?
- 節稅模擬實例:薪資族、雙薪家庭、投資人
- 專家觀點:2025稅制調整合理嗎?對於高收入應該課更多稅?
- 台灣 vs 其他國家:我們的稅制進步了嗎?
- 年薪多少不用繳稅?2025免稅門檻揭曉
2025所得稅級距為什麼會調整?
2023年末,財政部也發公告提到,根據所得稅法規定,每當消費者物價指數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或以上時,報稅級距便會根據物價上漲的情形作調整。這就是「所得稅級距調整原因」的核心。前次調整年度為111年度,113年度適用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11年度適用之指數相比下上漲5.50%,已達應調整標準,故調整所得稅級距,並反映在2025年申報2024所得稅之上。
2025最新稅率與課稅級距表(附表)
因應2025所得稅級距調整,綜合所得淨額範圍及累進差額也有調整,可參考下表的所得稅稅率表:
級距 | 2024綜合所得淨額 | 2025綜合所得淨額 | 稅率 | 2024累進差額 | 2025累進差額 |
1 | 0~560,000 | 0~590,000 | 5% | 0 | 0 |
2 | 560,001~1,260,000 | 590,001~1,330,000 | 12% | 39,200 | 41,300 |
3 | 1,260,001~2,520,000 | 1,330,001~2,660,000 | 20% | 140,000 | 147,700 |
4 | 2,520,001~4,720,000 | 2,660,001~4,980,000 | 30% | 392,000 | 413,700 |
5 | 4,720,001以上 | 4,980,001以上 | 40% | 864,000 | 911,700 |
2025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同步調整重點
免稅額的設立主要是為了減少納稅人的稅負,通常會根據經濟狀況和物價指數進行調整,同時扣除額調整亦隨之變動。2025年免稅額多少?標準扣除額、特別扣除額也有調整嗎?參考下表一次掌握最新額度重點。
稅務內容 | 2024年 | 2025年 |
免稅額 | 70歲以下92,000元 70歲以上138,000元 | 70歲以下97,000元 70歲以上145,000元 |
基本生活費總額 | 202,000元 | 210,000元 |
標準扣除額(單身) | 124,000元 | 131,000元 |
標準扣除額(已婚) | 248,000元 | 262,000元 |
薪資扣除額 | 207,000元 | 218,000元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120,000元 | 調整為6歲以下: 第一個子女:150,000元 第二名子女(以上):225,000元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 207,000元 | 218,000元 |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 | 120,000元 | 180,000元,且改列為特別扣除額 |
所得稅級距調整對你有什麼影響?
隨著2025年所得稅級距的調整,許多納稅人可能心中充滿疑問「所得稅級距對我有影響嗎」或者「要多繳稅嗎」。這次調整是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上升,目的在讓稅制更加公平,並減少中低收入群體的稅負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同資產階級的影響會有所不同,以下我們逐一分析。
中低收入者
所得稅級距的調整對中低收入者來說,可能是最為有利的。今年所得稅制調整包括提高免稅額和標準扣除額等項目,代表更多中低收入者的部分或全部收入將不再被課稅,從而有效地減輕了他們的稅負壓力。在實際生活中,這可能轉化為更多可支配收入,用於日常開支或儲蓄,進而改善生活品質和經濟安全感。
中產階級
對於中產階級而言,所得稅級距的調整可能帶來一定的稅負減輕。然而,由於中產階級通常處於稅制的中間地帶,調整帶來的影響可能較為有限。儘管如此,這些變化仍可能稍微增加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幫助抵消生活成本上升的壓力。中產階級的稅負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具體收入水平以及與新稅級的對應情況。
高資產者
對於高收入者,所得稅級距的調整通常代表更高的所得淨額才能達到最高稅率的門檻。在這次調整中,高資產者可能需要更高的收入才會進入40%的稅率級距,可能導致部分高收入者的稅負略有緩解。然而,由於高收入者通常擁有更複雜的財務狀況,他們的稅負不僅受到所得稅級距的影響,還可能受到其他稅制因素的影響,如資本增益稅和遺產稅等。因此,對於高資產者來說,稅負的整體影響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
節稅模擬實例:薪資族、雙薪家庭、投資人
相信大家一定都想少繳一點稅,「如何節稅」以及「稅級怎麼算最省」成為報稅季最熱門的議題。其實合法的節稅方法不少,以下用3種不同的族群來探討可能的節稅方法。
受薪階級(上班族)
單身上班族也能節稅嗎?當然可以!只要善用扣除額,就能達到節稅的目標。首先你要先認識幾個常見的列舉扣除額:- 捐贈:對公益慈善團體之捐款
- 醫療:醫療行為所衍生之費用,例如住院、開刀或是購買藥品。
- 保險費:包括勞保、個人人身保險和國民年金保費等。
-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雙薪家庭
雙薪夫妻的節稅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要點,以下提供幾種節稅方法:
- 夫妻收入差距大:可選擇合併計稅,用較低稅率級距來共享免稅額和扣除額。
- 薪資所得為主的夫妻:可評估合併計稅或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從中選出較為划算的選擇。
- 上述單身族群的列舉扣除額,在這裡也適用,尤其醫療上夫妻若有生育費用也是列舉扣除額中的醫療費用。
- 兒童相關的列舉扣除額更要注意:包括教育學費特別扣除、幼兒學前特別扣除等。
投資族
投資族群的節稅策略可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 善用股利課稅二擇一:從股利所得合併計稅或單一稅率28%分開計稅中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
- 海外所得適用最低稅負:投資海外的理財商品或許是個不錯的選項。因為海外所得適用最低稅負制,扣除額高且稅率也小於綜所稅的最高稅率。
- 投資公司節稅:對於資金雄厚的投資族來說,投資公司可謂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節稅手段。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上市櫃公司的大老闆們都有成立投資公司,一方面讓投資公司持有自家企業的股票,還可以起到遞延課稅和列報營業費用的效果。
專家觀點:2025稅制調整合理嗎?對於高收入應該課更多稅?
2025年度的稅制調整合理嗎?對於高收入應該課更多稅?從目前的稅制變化來看,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特別扣除額的提升確實能減輕大多數納稅人的負擔。
展碩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呂宗翰會計師接受《TVBS新聞網》採訪表示,2025年度基本生活費差額相較去年增加8,000元、標準扣除額相較去年度增加7,000元、免稅額相較去年度增加5,000元。當政府將減免的金額提高,可以立即減輕所有國人的納稅負擔,當然也包含中低收入戶可以減少稅金上的負擔。
但是,對於原本就無須繳稅的弱勢族群們,上述這些調整對他們而言就會是看的到用不到的政策,而同時間卻也一樣承擔著物價上漲以及各類生活成本增加的重擔。也有觀點認為高收入者應當承擔更多的稅負,以促進社會公平和財政收入的合理分配。
總體而言,稅制調整應該考量到經濟增長、社會公平以及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高收入者的稅負在這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平衡各階層的稅負,是稅制改革需要持續關注的課題。
台灣 vs 其他國家:我們的稅制進步了嗎?
所得稅級距的調整對於物價的波動以及民眾的生活品質都有深遠影響。在萬物齊漲,薪水不漲的時代氛圍下,台灣的稅制是否有進步?還是原地踏步,甚至更糟呢?這裡我們透過日本及美國為例,來看看台灣與其他國家的所得稅制度差異,有助於我們評估台灣稅制的現狀和未來可能的改變方向。
稅務項目 | 台灣 | 日本 | 美國 |
所得稅類型 | 綜合所得稅 | 所得稅和住民稅 | 聯邦所得稅和州所得稅 |
稅率級距 | 5%~40% | 5%~45% | 10%~37%上下,根據所處的州而有差異。 |
免稅額 | 有免稅額 | 無免稅額 | 無免稅額 |
投資所得課稅 | 股票利得免稅、股利可擇優課稅,海外所得超過特定金額須申報 | 股票利得和股利都需課稅 | 資本利得與股利課稅,稅率依持有時間和收入而定 |
海外所得課稅 | 超過門檻需報稅 | 全球課稅,含海外所得 | 全球課稅,含海外所得 |
從以上台灣稅制比較可以發現,相較美日而言,台灣更加照顧小資族群的荷包。高收入者和中產階級的差距較小,對中產的民眾來說壓力不小。另外,台灣整體稅收佔GDP的比重不高,長此以往對於公共財政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年薪多少不用繳稅?2025免稅門檻揭曉
2025所得稅的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等多項目皆有所調升。此外,今年的房租支出已被納入「特別扣除額」,從原來的列舉扣除改為每個人都能享受的專項扣除,並且上限由12萬元提高到18萬元,還加入了排富條款。以下舉例不同情境下的族群今年免稅額門檻:
- 單身上班族:如果年收入不超過44.6萬元,則可免繳所得稅(計算方式為免稅額9.7萬元+標準扣除額13.1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21.8萬元=44.6萬元)。
- 無子女的雙薪家庭:若年收入不超過89.2萬元,同樣可以免稅(此為兩人免稅額19.4萬元+夫妻標準扣除額26.2萬元+兩人薪資特別扣除額43.6萬元=89.2萬元)。
- 雙薪且有兩名6歲以下子女的家庭:若年收入不超過146.1萬元,即可免稅(4人免稅額38.8萬元+夫妻標準扣除額26.2萬元+兩人薪資特別扣除額43.6萬元+兩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37.5萬元=146.1萬元)。
- 單身租屋者:如果年收入在62.6萬元以下,則可享免稅優惠(此為免稅額9.7萬元+標準扣除額13.1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21.8萬元+租金支出18萬元)。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
5月報稅全攻略
▌【TVBS獨家2025所得稅報稅懶人包】申報流程+節稅攻略一次看懂!▌2025所得稅級距新制總整理:稅率調整、免稅額變動一次懂!
▌2025手機報稅全攻略:教你輕鬆完成手機所得稅申報!
▌2025信用卡繳稅全攻略:所得稅分期與回饋一次看懂!(附銀行比較表)
▌2025所得稅試算指南:最完整試算工具教學與常見錯誤提醒
▌【2025免稅額最新出爐】你能扣多少?免稅額扣除額差異一覽表
▌夫妻報稅2025攻略:合併還是分開好?專家教你避稅、節稅關鍵!
▌【2025扶養親屬報稅攻略】免稅額調整與扶養扣除技巧一次搞懂!
▌【2025列舉扣除額全解析】醫療、教育怎麼報最划算?報稅族必看節稅攻略!
▌【2025股利所得稅全解析】合併與分離課稅怎麼選?股利所得計算及節稅策略!
5種用電習慣不改,難怪電費一直爆!
下載TVBS新聞APP,最新消息不漏接
加入TVBS新聞LINE,重點新聞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