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表示,台灣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要先打造電動車生態系,若把過去台灣發展半導體的經驗複製到第三代半導體,「台灣可以再增加一座護國神山」。
劉揚偉並指出,鴻海目前擁有兩座8吋晶圓廠和一座6吋晶圓廠,這些晶圓廠鎖定功率元件、射頻元件、CMOS影像感測元件(CIS)等,讓電動車客戶不再有產能問題。
劉揚偉今天中午受邀參加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CON Taiwan 2021舉辦領袖對談,暢談台灣第三代半導體贏者策略。
劉揚偉表示半導體生態鏈在台灣相對完整,若從終端產品來看,資通訊(ICT)產業鏈完整,不過電動車生態鏈不夠齊全,若要建立台灣第三代半導體供應鏈,要先把電動車產業鏈打造起來,可帶動零組件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這也是鴻海集團倡導MIH電動車平台聯盟的初衷,要把台灣電動車生態鏈打造起來。
劉揚偉指出,一台電動車大約使用60顆碳化矽(SiC)元件, 而一片6吋第三代半導體晶圓製造大約不到500顆SiC元件,大約是8台電動車的使用量。
劉揚偉表示,若把矽為基礎半導體的經驗複製到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寬能隙半導體,「台灣可以再增加一座護國神山」。
至於在半導體人才培育,劉揚偉不諱言指出,台灣目前半導體產業人才缺乏,他引述人力銀行統計,今年半導體人才空缺超過2.8萬人,而台灣每屆半導體相關畢業生不到1.2萬人,目前鴻海大約有5千人到6千人從事半導體工作,未來需要更多半導體人才。
劉揚偉期盼政府協助業界培育人才,因為政府熟悉半導體產業,可以做得更好,包括環境設施、人力規劃、法規調整、勞工權益等面向,與業界交流並廣納全球人才,也可透過產業合作給予就業機會。他也建議政府可思考完備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術技職體系,培養基礎半導體人才。
談到鴻海集團在電動車應用半導體布局,劉揚偉指出電動車需解決充電時間太長、續航力不夠、價格比油車貴等三大問題,這也是鴻海集團的目標;目前來看電池占電動車成本3成至4成,另外半導體成本占比也約3成至4成,而大部分電動車用半導體與功率半導體有關。
劉揚偉指出,今年8月鴻海與旺宏簽定協議採購旺宏竹科6吋晶圓廠,就是為了SiC晶圓製造,竹科廠會以研發和小量產為主,因為每月1.5萬片產能仍不夠,未來大型量產會以其他方式進行。
劉揚偉指出,鴻海轉投資日本夏普(Sharp)位於日本福山已有8吋晶圓廠,而鴻海透過轉投資方式也入股馬來西亞8吋晶圓廠,加上竹科6吋晶圓廠,這些晶圓廠鎖定功率元件、射頻元件、CMOS影像感測元件(CIS)等,讓電動車客戶不再有產能問題。
劉揚偉並透露,鴻海集團持續和世界級半導體公司討論,未來會在適當時機宣布合作案;鴻海也布局半導體先進技術,例如去年6月成立的半導體研究所,就會研究寬能隙半導體技術。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除了電動車應用使用到很多功率半導體元件,包括綠能、5G通訊等應用,都會用到第三代半導體。從製造面來看,他預估今年全球在第三代半導體資本投資規模約70億美元,預估明年相關投資規模可到85億美元。(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