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震驚社會的捷運砍人案,到台大高材生斬頸殺女友,以及今(20日)台大的潑酸命案,造成1死3傷的悲劇。這幾起命案,兇嫌有大學生,甚至不乏高材生,這也讓外界再度重視整個社會及家庭的「情緒教育」!
精神科醫師莊凱迪就曾在《良醫健康網》撰文指出,很多人刻板印象都是精神疾病比較會造成公眾危險,但研究早發現,「沒有罹患重大精神疾病的人,對社會的危險性不比有精神疾病者來的低。」
很多人汙名化精神疾病患者,認為是隨時會引爆的不定時炸彈,「其實情緒才更像是不定時炸彈,隨時會在某些人身上爆發。」那精神分析上怎麼看呢?主流的心理分析師認為,這種破壞力並非天生,而是後天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不可避免的挫折,「尤其是對於愛的挫折與失落。」
而他也強調,重複的靜觀與覺察,情緒才能慢慢被馴化與收服。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自己有很多的耐心以及高度的覺察力,並且從孩子一兩歲開始就陪伴著他們面對、觀察、度過自己的各種情緒,尤其是挫折的情緒。
但現代人繁忙的家庭生活之中,很難做到這樣的家庭教育。於是整個社會情緒的教育越來越不足,導致情緒引爆的社會事件,也就難免越來越多了。因此,想要恢復到一個平和良善的社會,我們必須要更加重視情緒的教育。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