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一架黑鷹直升機從蘭嶼要後送病患到台東,結果不幸墜機,機上6人全部罹難,醫療資源匱乏,一直是離島的痛,其實「觀光」也是關鍵,以綠島來說居民4千多人,但觀光旺季時,一個月高峰可以湧入6萬多人,等於多了14倍的人在島上,相對醫療需求也大量增加,離島困境可以怎麼解決,一起來關心。
空勤總隊第三大隊第三隊長祝世全:「現在你們的任務完成了。」
蘭嶼衛生所殉職護理師母親楊秀菁:「今天走完以後,邑敏就只能被我們默默地懷想,將成為我生命裡最沉重的一篇記憶,邑敏永別了,我有一種深切的遺憾。」
禮儀師:「邀請我們的黃縣長為邑敏女士,頒發總統褒揚令,依獎章條例之規定,特頒給三等表揚獎章。」
蘭嶼衛生所殉職護理師母親楊秀菁:「這些獎項跟榮譽,希望可以彌補我們邑敏如此短暫生命的萬分之一,我真的希望如此。」
痛徹心扉,沒有一個家庭願意用親人生命換褒揚令,蔡邑敏在蘭嶼衛生所服務快5年了。
蘭嶼衛生所殉職護理師同學王小姐:「我前一陣才問她說,有沒有想調回來(台灣),然後她說就是她想要在那邊繼續服務,她想要為那裡為自己的出生地付出一點心力。」
願意長留在離島的醫護不容易,大家都知道離島醫療資源不足,究竟可以怎麼改變,哪裡需要被看見。
離島行醫1年9個月的經驗談,醫師戴夢凡休假完要搭船回綠島。
就算在船上暈到天旋地轉,回去還是得直接交班,綠島衛生所就兩位醫師,一個人連上七天班,另一個回台灣七天,待在島上的得看早中晚10個小時門診,還有半夜急診24小時 on call。
綠島衛生所醫師戴夢凡:「冬天東北季風大的時候,有時候船跟飛機都會停開,比如說天氣太差,直升機也沒有辦法飛,那就要讓狀況稍微緊急的病人,我們要在島上維持他的狀況,到天氣好的時候才能送出來。」
TVBS資深記者王薏絜:「這邊是舊的綠島衛生所,新的衛生所就蓋在旁邊,總共歷經了十年,16次的工程流標,終於在2018年落成了,不過居民們很想問的是,請問在裡面的醫護人力,還有儀器設備真的到位了嗎?」
台東縣長黃健庭:「在這個新的衛生所裡面,我們會增加一名醫師,然後一名放射師,放射師已經到位了,醫師我們還在找,各位不要看我們好像增加一個兩個有什麼了不起,我們的總員額是被管控的,這邊要增加(人力),其他地方(人力)要減少的意思。」
地方首長的苦水對著台下衛福部的專委,盼望能被多傾聽一些,新衛生所落成典禮這天,上午差不多的時間,剛好島上的另一頭...。
總統蔡英文:「這裡是白色恐怖的縮影,這裡也是我們反省威權,彰顯人權的重要的場所。」
總統蔡英文飛來綠島,參加國家人權博物館揭牌活動,吸引滿滿的媒體,盛大的儀式對比衛生所剪綵兩樣情,小島衛生所當然渴求中央能多給點關注和理解,就像空中緊急救護轉診流程,醫師想問可以再更貼近第一線嗎?
綠島衛生所醫師戴夢凡:「真的耗費最多時間的是在寫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電話、體重,就是這個內容在這張要寫一次,但是在後來的同意書的部分,同樣完全一樣的內容要重複寫一次。」
轉診的5張表單裡,搭機名冊得重複手寫,在我們5月採訪時還是這樣的規定,7月初綠島衛生所收到新表單,終於變成只寫一次,填完後護理師傳真給空中轉診審核中心,再打電話確認有沒有收到。
而離島醫生會打給空轉中心的值班醫師講解病情,等待他們核可轉診申請通過後,空勤總隊的直升機才能熱機,其實台東飛綠島只要15分鐘,但從申請轉診到病患被送去台灣醫院的急診室,整個流程差不多要花1個半小時,最久2小時。
綠島衛生所醫師戴夢凡:「為什麼不是用網路為基礎,真的網路不行的話,再用替代方案(傳真機),而是先用(傳真機)當作主體,而沒有把網路考慮在內,其實我們也是覺得滿神奇的。」
與天爭命分秒必爭,行政簡化電子化是基層的心聲,而除了看老天爺臉色的後送,綠島人還怕…。
綠島居民田先生vs記者:「(你最怕自己哪一天遇到怎樣的狀況)我怕車禍啊(為什麼)因為這裡的車流量太大了,尤其是夏天。」
綠島總人口4083人,四月到十月是旅遊旺季,根據鄉公所統計,2017年6月有3萬8千多人來綠島,7月是5萬9千多人,8月有6萬多人達到了整年的高峰,這個數目是綠島居民的14倍之多,相對的醫療需求也大量增加,但卻仍然只有固定的醫護。
去年綠島衛生所,急診就診人次有477人,其中246人是遊客占了51%,每年30幾萬的遊客湧入綠島,不少人租機車,車禍造成的外傷很需要外科醫師,如果碰到嚴重創傷更需要多專科團隊,像是神經外科、胸腔外科、骨科等等,這都是大醫院才辦得到,而以綠島兩位醫生來說,一個是核子醫學科,戴夢凡醫師的專科則是兒科。
綠島衛生所醫師戴夢凡:「一剛開始來,我覺得壓力真的滿大的,整個醫學生到住院醫師訓練的過程裡面,跟基層醫療跟衛生所,其實太過遙遠,所以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那我也是來了之後才真的知道,你如果真想要當一個獨當一面的離島醫生,其實你要學的東西很多,而且它可能是一個混合家醫科加急診(能力)。」
綠島居民林先生:「她們的承擔壓力很重,為什麼你知道嗎,不要說將心比心啦!她一個醫師要看整個從小兒科到老人,全部都由陳醫師然後另外一個戴醫師,兩個一起來做(全包)全包對啊!」
或許我們該反思的是,擁有醫師執照就可以在離島服務嗎?適才適所,醫師才不會惶惶不安更難待。
意識模糊血壓低的路倒病患一送進來,急診醫護快速判斷症狀給予治療,戴夢凡就在其中。
綠島衛生所醫師戴夢凡:「他們會願意放醫療處置讓我做,之前他們有時候一忙起來,插管也是我自己插,有的時候等於是熟練度的問題,就是很多東西我們可能都學過,但是(進入專科後)都會很久才會遇到一次,所以我覺得有來(訓練),就是熟練度跟信心度都有差。」
休假特地到大醫院急診值班,訓練自己快速反應,想學的更多。
奇美醫院急診部部長許建清:「台灣很多都是『專科化』了,所以很多專科醫師他對於一般醫學其他科,已經慢慢已經疏遠了,那我們急診醫師的訓練,急診的訓練就是讓這些各個專科,各個必要的一些知識技能能夠更加熟悉。」
戴夢凡說在這邊槍擊、毒品、重大外傷都會碰到,實戰訓練也幫助自己有更強心理素質,在離島時只有一個人也能準確做出診斷。
其實當我們面對偏鄉還停留在「有醫師」就好,別人已經在思考怎樣可以更好,澳洲的「全科醫師」類似台灣的家醫科,他們的訓練方式分成一般訓練和偏鄉訓練,將偏鄉視為一門專業。
綠島衛生所醫師戴夢凡:「包含我們以後進修的機會、學習、研究再來就是升遷,再來我們其實要面對很多來自家人跟朋友的疑問,你為什麼要待在這個地方,尤其不管在醫界在一般民眾的心裡,都會覺得待在離島,待在偏鄉的醫師是相對比較不專業的。」
丟掉對他們的標籤化,創造具有後援的勞動環境,這個選擇題怎麼走下去,或許可以更明朗。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