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醫療體系失衡 地區醫院消失200多家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張鎮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18/07/29 21:41
最後更新時間:2018/07/29 21:41

健保84年開辦到現在,因為給付制度傾向大醫院,讓地區醫院從568家,剩下364家,消失了2百多家,這樣醫療體系失衡,更難落實分級醫療,當民眾都跑到大醫院時,醫護只會更加過勞而出走,造成的嚴重影響可能是急重症沒人醫,全民買單這個惡果。

圖/TVBS

 
土城醫院的興建,主要是服務土城、樹林、三峽、鶯歌,還有周遭地區的民眾,大概30分鐘車程(以內),120萬人口。

因應當地人口不斷成長,還有病床數不足,所以蓋新醫院。

全台灣不少縣市,出現興建醫院潮,大醫院一家家地蓋,除了必要、需要,還是想要呢?而這些年醫療生態又掀起什麼變化?

 
竹山秀傳醫院公關組長謝明麗:「以前這裡全部,這邊都關掉了,現在變成這樣子。」

ICU變成廢墟,原本是搶救急重症病患,現在自己奄奄一息。

病床被單蓋在護理站上,雜物、紙箱、垃圾袋充斥。

好諷刺,原本的病房隔簾,成了藍白帆布,因為醫院要裝新儀器,這邊暫時變身小工地。

從關掉的內科加護病房望出去是明亮的外科ICU,就像是否能從死寂到重生,還在等。
    
牌子上面的標示寫著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不過走到外面來,牌子上面改成了各種辦公室的名稱,為什麼裡外不同調呢?就是因為這邊的病房已經關了很多年了,現在甚至改成了員工宿舍。

牌子標示改了外面、沒改裡面,希望哪天能再開。

 
以前病房牆上的中央面板是供應氧氣和抽吸,現在變現成吊掛區,放著玩偶等等物品。

竹山秀傳醫院員工vs.記者:「(這個棉被不是醫院的嗎?這個就是醫院,這是醫院的吧?那個綠色(床單),那個我看是醫院的logo。)這個(棉被)我自己買而已,外面而已。(那個床呢?)床是醫院的啊。」

閒置空間再利用,病房變宿舍或辦公室,因為病患越來越少,加上達不到的護病比,只能關床。竹山秀傳醫院還苦撐著,但很多地區醫院紛紛倒閉。健保從84年開辦到106年的統計,醫學中心從13家,增加到26家,區域醫院48家,變成84家,地區醫院從568家,只剩下364家,消失了200多家,而基層診所由7633家,到現在已經破萬,醫療呈M型化發展。

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尤其是在偏鄉這一塊的地區醫院,其實更重要,因為大部分這些地區醫院,都是當地的唯一一家醫院,那假設這家醫院倒了以後,附近方圓周圍所有的病人,有可能要往都會區裡面去。」

這天一早6點多,我們跟著醫院接駁車,去信義鄉接病患,信義鄉的總面積是台北市的5倍。

 
圖/TVBS

醫院接駁車司機林先生:「現在年輕人都在外面,只有老人,因為他們這邊公車的班次很少。」

開到第一個上車點「和社」,就得花40到50分鐘。

信義鄉居民:「如果接駁車沒來載,我們如果要去醫院,就得在這邊坐巴士去水里,在水里換車,這可以把我們直接載到醫院。」

信義鄉居民:「(駕駛)他會給我們一張單子,這個單子,我們交給診間的護理師,護理師會把我們健保卡和這張粉紅色坐回頭車的單子,會特別幫我們處理,幫我們先處理,看醫生、做種種檢驗,讓你來得及坐11點半的車回來。」

體貼偏遠地區民眾看病大不易,這是醫院和病患的默契,接駁車免費載送,院方一個月就要花60萬交通費,但不做不行,而常常來做復健的阿嬤這麼說。

竹山秀傳醫院病患蕭阿嬤vs.記者:「(如果這邊沒有醫院的話,你會覺得怎麼樣?)覺得要死啦。(為什麼?)沒辦法做(復健),不就在家裡等死。」

害怕等死的,還有全台很多地區醫院。

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醫學中心是越蓋越大,那越蓋越大的話,一定醫療人員需求越來越多,那需求越來越多的話,我想大部分一定年輕人(醫護),還是往都會區裡面跑,所以包括醫學中心裡面蓋得越多的話,我想大概台灣整個,民眾就醫型態就改變,台灣的醫療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實按規定,每200萬人口設一家醫學中心,台灣2300多萬人,只需要11到12家,但現在卻有26家。

而健保法42條規定,醫療服務給付,以「同病同酬」為原則,但一直做不到,根據統計,同樣看感冒,健保給付地區醫院是1235元,區域醫院是1531元,醫學中心平均1848元,比地區醫院就高出613元,同病不同酬讓有些醫院想升級變醫學中心,或規模越大越好。

給付制度對大醫院有利,地區醫院更難競爭只好關門,當醫療體系嚴重失衡,大醫院只會擠滿更多人,醫護血汗過勞而出走,有一天急重症沒人醫,怎麼辦?這個惡果全民買單。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我們現在做分級醫療,不是每一個、每一個,你說失敗或怎麼樣是一回事,不是每一個人都覺得說,我們要去做、要去動,你知不知道,醫學中心才不會管你地區醫院或診所的死活。」

健保署長話說的直白,而喊了多年的分級醫療,一直難落實,107年7月開始,健保署強烈要求區域級以上的大醫院,一年要減少2%的門診量,立意良善但卻沒有規定「減量對象」,這個「減」得是輕症病人,才能達到分級醫療目的,讓醫院自行處理,留下不少模糊空間。

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那門診手術的話,幾乎都是手上的小腫瘤,或者是臉部的小腫瘤,這些的話,地區醫院不會開嗎?基層診所不會開,絕對有辦法有開,但是他(大醫院)把這個,對不起這個要全部排他,這個也不能納到降低件數2%裡面。」

點出醫院間的攻防,面對盈虧,少賺就是賠,所以有些大型醫院,對釋出輕症、慢性處方箋病人,態度消極,而雙向轉診也不能只有基層院所上轉。

根據健保署統計,107年1~4月醫學中心下轉件數1389件,區域醫院是843件,地區醫院219件,總共2451件。用總就醫次數去算,下轉率不到萬分之一,還有大醫院也被詬病…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像檢驗、檢查,很多都在重複,很多不必要的都在做,因為經營者最好賺的錢就是機器人,機器幫他賺錢,你知道嗎?機器賺錢,他透過醫師的手去賺這個錢。」

健保署107年鼓勵,即時上傳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造影等等,讓其他各級院所能透過雲端平台,共享影像和報告,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檢查,也能增加基層院所在看病時的判讀。

我們在地區醫院看到,像是這位病患在別的地方做檢查,但只看到報告,沒有影像資料,上傳雖然有給獎勵金,但沒有強制規定,不見得大家都配合。

而地區醫院經營,還有這些問題得面對…

竹山秀傳教學副院長陳榕生:「(病患)他已經90幾歲了,走路來,我就跟他講說你身體很好,可以活到120歲,他就跟我講,他說那你也要活到老才可以,跟我一樣活到120歲。」

和不少老病患都像朋友一樣,竹山秀傳副院長陳榕生也72歲了,醫師高齡化,患者也是,根據竹山秀傳統計,105年小於65歲的就醫人數是6萬5000多人,到了106年剩下5萬9000多人,少了5000多人。

圖/TVBS

再細看他們報表,以106年第四季來說,65歲以上病人佔全院39.41%,但佔醫療費用52.28%,在這邊年輕人口外移,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

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這家醫院的就醫人數是越來越少,但是就醫的人次是越來越多,那單價越來越高,但是健保管控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醫院被核扣的費用就越來越高,收入就會越來越少。」

健保給付門住診藥費單價等等費用,是算人頭、不算人次,但人越老,疾病種類變多,看的科別多、用藥也增加,都會拉高醫療成本,地區醫院希望中央考量實際處境,多點彈性,否則真的撐不下去,還有每顆藥,對小醫院來說也是戰戰兢兢。

竹山秀傳藥劑科主任葉柏顯:「如果說藥品的給付價,跟進價太靠進的時候,包含藥品的管銷的部分,或者說在調劑過程中的缺損,管理部分等等,這些耗用耗損,我們沒有像醫學中心那麼量大,可以做緩衝。」

以這款胃藥為例,它的進價是0.15,健保補助是0.16,價差才0.01塊,也就是說這顆藥不小心汙損的話,醫院要再開立15顆藥,才能補的回這個成本。

醫學中心大量採購,就像量販店,能和廠商議價、壓低價格,靠健保給付,賺取藥價差,地區醫院認為大小醫院同一個給付標準,反而是一種不公平。

想要健保不倒、醫護不過勞,分級醫療得做到,小病能就近看,大病到大醫院,這不只是口號,從中央到民眾,思維都得改變,否則台灣的醫療奇蹟,總有一天救不活自己。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頭髮保護 這樣做◢

👉頭髮直直落,可能原因是什麼?

👉髮縫線變明顯?我面臨頭髮危機了?

👉活化髮根、搶救髮線,且看醫師怎麼說!


◤2024女大粉美賞◢

👉華人美妝奧斯卡賞 即日起免費報名中

👉殿堂級美妝賞 美力爆發,無所畏懼!

👉歡迎各式肌膚保養、美妝、保健品角逐


台灣醫路不平

#醫療#體系#醫院#偏遠#地區醫院#城鄉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26

0.0589

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