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獨家〉同老闆不同價 業者:抓撿便宜心態暢貨

記者 李佳欣 曾鈴媛 / 攝影 趙立 台北-高雄 報導
發佈時間:2011/10/03 19:06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既然這些店都是同一個老闆開的,那麼要民眾如何做區別呢?雖然每間店的殺價空間大概都在幾百塊以內,但其實每間店的銷售員不同,給的價格和贈品就不同,而且不同的店,也有不同屬性,民眾以為撿到便宜貨,其實走來走去,都沒有逃過老闆的手掌心。

記者:「多少?」業者:「50、100、200、300。」

走在高雄建國路著名的電腦街,想買各式電腦或者相機通通有,業者攬客,說得口沫橫飛。業者:「你的需求是什麼?」

民眾一走進電腦街,這一家比完價,又走到那家,再轉頭又到另外一家,以為自己買到了便宜貨,其實都是同一個老闆,像這一家相機專賣店,還有這家白色裝潢的,和另一家也是賣相機的,其實通通都是同一個老闆,就連電腦,也是同樣的狀況,同一個商展內,這一家店,和對邊另一家同樣在賣電腦的。

業者:「他的相機就是只附這個保護貼,然後第二個他可能說我有附記憶卡,再加一個小腳架送你。」

同一個老闆,要開3到4家店,在電腦街很普遍,成了一個檯面上的行銷策略,業者進越多貨,分散在不同家店,才能壓低價格,但除了價格,要更進一步抓住消費者眼光,贈品多寡就是一大關鍵,以這台相機為例,贈品從記憶卡、保護貼,到迷你腳架通通有,但是每家店給的卻都不一定一樣。

業者:「他們就會各自憑自己的銷售技巧,看他們想要賺多少的毛利,來想著新的價錢、新的搭配,來提供給消費者。」

在台北也有同樣的狀況,同一條街,3家不同店名的體育用品店都是同一個老闆,但策略卻不盡相同,業者以商品來區隔店家的屬性,第一家主打球衣,第二家賣的是球鞋,第三家走的精品路線,業者抓準民眾買便宜貨的心態,開多家店銷貨,老闆可以把商品賣出去,而消費者也樂得撿便宜。 

#相機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22

0.0424

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