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熱低壓恐成颱!24小時關鍵 防豪雨

記者 黃荷婷 / 攝影 陳盈仁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6/14 11:42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台灣西南方的熱低壓,會不會增強變成颱風,氣象局表示,未來24小時是關鍵,原因在於,這個熱低壓,過去一天雖然往北移動,但速度非常慢,結構組織中,現在是熱低壓上限,由於距離近,一旦增強成颱,不排除會直接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離島澎湖、金門影響大,但就算沒有變成颱風,整個大低壓帶的外圍環流,全台各地有雨,尤其東部和南部地區,會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等級的降雨,要特別留意。

低壓外圍環流影響,台東陰雨熱氣球沒得飛,週休二日雨勢轉強,還得注意,東沙島海面上的熱低壓,會不會增強轉強,距離鵝鑾鼻西南西方,還有400多公里,過去一天緩慢朝北移動,結構組織已經是熱低壓上限,一旦成颱,有機會直接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離島澎湖、金門影響大,未來24小時是關鍵。

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陳怡良:「它比較靠近一點,當然涵蓋的海域會比較大,也有可能發布的時間會比較早,如果它比較正北,會是比較有點北北西,它發布的時間就會比較晚,而且它影響的海域也會變少,一旦形成輕度颱風,氣象局是不排除,會針對台灣海峽南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會不會成颱變數還很大,因為熱低壓持續北移,靠近陸地,條件就不利發展,但不管會不會成為颱風,低壓的外圍環流,花東和中南部地區,禮拜一前都會有大雨等級以上的降雨,沿海風浪大。

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陳怡良:「今明兩天特別提醒,因為我們目前台灣附近,是有一點南風,所以南部跟東南部,就是首當其衝,這兩個地方目前已經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有大雨或豪雨的機會。」

接下來的颱風季,更要特別注意,赤道海溫高,朝聖嬰現象發展,氣象局預測,今年颱風「生成」數偏多,儘管侵台的大約三個,和平均值差不多,但聖嬰年颱風生成遠,在海面上時間長,這樣的颱風到台灣附近,都是強颱,又以8月機率最高,防颱抗災不能掉以輕心。

#颱風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35

0.0572

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