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1949大遷移】搶救故宮!蔣介石下令.桂永清派軍艦


發佈時間:2004/10/24 13:3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TVBS昨天曾報導,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時期,運送黃金機密而驚險的過程,而今天繼續揭開另一塊神秘面紗,那就故宮文物的搬運!這50萬件價值無法估計,而且也代表著政權正統的珍貴文物,究竟是如何跨越黑水溝來到台灣?這其中有多少故事和風險呢?請看以下的報導。

隨著內戰局面惡化,國民政府加緊思考,如何把關係國家命脈的重要物品運送到安全地點,黃金之外,當時存放在南京朝天宮的50萬件故宮文物成了另一個目標,民國37年底行政院長翁文灝在蔣介石授意下,下令把文物運往台灣,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派出中鼎號軍艦載運772箱珍貴文物,抵達基隆之後,立即由火車運往楊梅。

故宮官員莊嚴之子莊靈:「櫥窗裡就有一個箱擺在裡面,然後它上面,這木箱或是鐵箱,上面落的很整齊,下面用油布,大的油布把它包起來,那我們睡覺就等於睡到古物上面,就睡到國寶上面。」

很快的第二次任務展開,這次由海滬號運了高達3824箱,到了第三次原定運送2000箱,但上了一千多箱船艙就滿了,超載的軍艦好不容易出了長江口,卻突然轉向往北開,負責押船的上級長官發現不對勁,當場把艦長給抓起來,後來這名意圖叛變的高階軍官遭到槍斃。故宮文物人員索予明:「他說你們把樓上的甲板上都打開,你們衣物室也可以不要了,通塞到箱子裡去,你鑑務官那種房艙,全拿給我們塞。」

而經過這樣的周折,在開船三週之後才抵達台灣,前後三批文物會合楊梅之後,先送到中部一個糖廠,然後在霧峰北溝開始第一次清點,1965年文物送到台北外雙溪後山山洞至今。

箱子上還看得出當年南北奔波的痕跡,事實上文物大遷徙,從對日抗戰時就展開,先分三個路線運往大西南地區,然後內戰末期再跨海到台灣,這些珍貴文物對於國民政府的重要性不在金錢價值, 而是基於他對中華文化的代表性,象徵政權的正統性。

國民黨大撤退,台灣島大變局,民國38年前後是中國現代史的關鍵時代,從明天臺灣光復節開始的一個星期,TVBS將有一系列深入報導,請您鎖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33

0.0427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