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掀起的關稅戰,唯獨對中國大陸累積到關稅145%,而大陸維持強硬態度,奉陪到底,宣布對美關稅加重到125%,甚至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要一連出訪東南亞三國,喊話要聚焦周邊外交,更被解讀可能是在找盟友,中美關稅恐怕短期內都不相讓。

美國總統川普:「至於與中國大陸,我很希望雙方能達成協議。」
言下之意是願意談的,只是不該由美國先採取行動,根據CNN報導白宮官員透露,美國目前不打算主動接觸,因為川普明確告訴團隊,釋出善意的那一方必須是大陸,尤其衛報分析指出,中國大陸已經從2018年貿易戰吸取經驗,幾年來減少對美國依賴,加強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再加上北京對內表現強硬立場,若要先遞出橄欖枝,恐怕得付出政治代價。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習近平一直都是以一個強硬派,就是我們就是共產主義,我們就是中國要走自己的道路,要完成偉大的中國夢,那假設最後你的選擇是,我們的偉大中國夢是跟美國做朋友,那不就是打了自己一巴掌嗎?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你想習近平能繼續維持自己的權勢嗎?這就是他內部碰到的矛盾。」
美國總統川普對外喊著,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好朋友,稱讚同時卻不停出手,演變成雙方堅持己見互不相讓。
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下個禮拜習近平會到東南亞,越南、寮國、馬來西亞,傳出來非常可能5月會去莫斯科,那這些的出訪包括是否出訪,出訪的過程雙方可能作出的宣示,乃至於4月底的(中國)政治局的會議,和之後所透露出來的訊息跟端倪,大概都會是美中能不能有機會,在5月以後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洽談的訊號。」
關稅打的火熱,敏感時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南亞三國,喊話當前中國和周邊關係,要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深化彼此發展融合,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是否要從東南亞供應鏈突圍,轉向「周邊」戰略呢?
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美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貿易金額,它甚至變成了全球這個規格的制定者,關稅的這種鋪排那麼會導致產業鏈的脫鉤,那麼當大家選邊站隊到某一種程度的時候,換句話說就是中國有自己的一個生態系統,而美國也有另外一個生態系統。」
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經濟上面更是如此那這次關稅雪上加霜,那麼它(大陸)的內需不振,長期以來面臨通縮,看起來要大幅的寬鬆貨幣。」
分析師陳威良:「中國是美國公債的主要持有國,到目前都還有7608億美元,那基本上如果持續的拋售下去,那這個會讓美債殖利率攀高,那這個當然也是川普,所不希望見到的現象。」
甚至傳出大陸有意將戰線,拉長到美國明年的期中選舉,共和黨選情若不利,藉此逼川普就範,雙方戰火恐怕短期內難找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