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失控是一種嚴重的健康風險,特別是對糖尿病友來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運動、飲食控制以及定期監測血糖是防止血糖失控的關鍵。了解如何應對高血糖與低血糖的情況,能有效避免潛在的併發症,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首重於每日飲食攝取熱量的管制,再來就是選擇攝取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教授王治元:「在糖尿病跟準糖尿病,也就糖病前期的病人當中,食物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所謂的危險食物呢,就是好像吃多了以後血糖容易有大起伏。在現代糖尿病的營養概念裡面是食物,其實沒有什麼好壞,大家都可以吃,不過份量會差很多,所以舉個例子,一塊蛋糕跟一碗白米飯,一個可以吃得很高興,一個吃得很飽,那你要選擇什麼食物就很重要。」
臺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副教授林亮羽:「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首重於每日飲食攝取熱量的管制,再來就是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使用。舉例來說,澱粉類的攝取,我們就可以用地瓜或者是糙米來取代白米,再來就是增加我們食物中的纖維的攝取量,例如說可以增加葉菜類的攝取。」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若你是糖尿病友,血糖控制首重於穩定的飲食,若您沒有糖尿病,根據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經驗,體重下降5%,每日飲食中的脂肪,飽和脂肪酸的減量,每日運動超過150分鐘,最有效的就是體重下降5%,就可以讓血糖控制趨於穩定。」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副教授王威傑:「很多民眾會以為體重下降是因為減重成功,然而如果不是刻意的控制飲食,民眾正常的進食,卻持續有飢餓感,體重還有下降,就應該要提高警覺。」
台北秀傳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邱勝博:「糖尿病患者特別要注意就是藥物的使用,我們要那個規律的使用藥物,依照醫生的指示,然後呢適當的監測血糖,然後讓醫生可以來適當的調整,這個藥物的劑量。其它方面包含了壓力的,這個控制生活習慣的這個調整,然後定時定量的飲食,這些都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很有幫助。」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糖尿病的皮膚病變,大約會發生在50%到60%的糖尿病病人身上。主要的表現是會皮膚乾燥、皮膚變薄或是缺乏彈性。另外周邊的血液循環會變得不好,也會有神經病變,也容易有黴菌感染的機率增加,像是常見的股癬、體癬或是像灰指甲、香港腳。」
成大醫院皮膚部部主任楊朝鈞:「糖尿病病人因為皮膚的脂質容易缺失,皮膚保濕度足夠的話,自然就比較不容易出現,有皮膚的瘙癢感,糖尿病造成的皮膚搔癢,是一個很常見的原因之一,所以保濕是其中照護,很重要的一環。」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教授王治元:「糖尿病的病人在皮膚可以常常看到一種很特殊的皮膚炎,那中文叫穿通性的皮膚症,這些病呢可能在皮膚上,看起來像一個一個整塊一樣,在背部的頸部上比較多一點點。是不是代表血糖控制不好,有時候是不一定,有時候血糖控制是不錯的,但是還是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