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全台最衰!因為「長壽」而面臨滅絕 食蛇龜慘遭盜獵

記者 王皓宇 / 攝影 焦漢文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6 20:39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6 21:10

台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中,食蛇龜面臨到嚴重的盜獵風險,從2019年開始,從「珍貴稀有」調升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短時間內,從廣泛分布,列為一級保育類。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近幾年也在企業的支持下,展開野放計畫,要成功打造復育棲地,背後要付出的,是時間還有汗水。

圖/TVBS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看到了。」

看到了!小烏龜在草叢裡,研究人員一把抓在手上,烏龜的四肢伸出來游啊游想掙脫,但沒轍,眼睛呆萌模樣,您是不是也跟我一樣驚呼,太可愛了吧!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背甲長114.25。」

 
眼前這龜,不是普通的龜,牠叫做食蛇龜,是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資深記者王皓宇:「我們跟著中興大學研究團隊,來到中部山區尋找食蛇龜,在草叢當中尋找到一隻幼龜,食蛇龜在台灣是一級保育類動物,族群數量正在下降當中。」

中興大學生物研究中心長期以來,對食蛇龜進行保育工作,食蛇龜野放後如何追蹤,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踏上,尋龜之旅。

地點,是不能被揭露的中部某山區。時間,是在五月下旬。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這是無線電接收器、主機跟天線。」

身穿長袖、背著後背包,戴上帽子,拿著無線電接收器,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帶上學弟妹,開始每兩個禮拜一次的例行公事。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我們會有烏龜大概上次的位置,那就根據上次的位置為出發點,去尋找那隻個體。(所以牠通常不會走太遠)不一定,牠有可能離這邊直線距離兩三百公尺都有可能。」

 
掀開草叢,山路崎嶇,地上踩的是軟土,林子裡,還撞見過去曾是保育類的野生動物。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那是什麼東西啊)台灣獼猴。」

手持無線電追蹤器,主機時而靠近耳邊,像在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聲,追蹤器發出的聲響,也好似食蛇龜的脈搏心跳。

圖/TVBS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目前這個方向跟這個方向的聲音。」

每隻野放的食蛇龜身上,都有追蹤器,越接近,聲音就越大聲。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有沒有變很明顯?那烏龜應該在上面那一層。」

對我們外行的來說,這一切就像大海撈針,而對經驗豐富的研究員而言,有如小菜一碟。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我找到了,我們也找到一隻青蛙,過來,喔好。」

學姊一聲令下,學弟妹們趕緊來幫忙。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我們會先做下背甲溫度的測量,正常這個溫度是要在多少範圍,看天氣不一定都可以沒有標準。」

記錄環境溫溼度,食蛇龜的長寬高,為的是掌握野放後的狀態。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這隻食蛇龜的狀況是還不錯的,因為牠可以好好的閉合。」

從外觀來看,背甲的顏色是深褐色,中間有黃色稜脊,頭部呈橄欖色,眼睛後方有黃色縱帶,臉頰是黃色,鷹勾嘴,腹甲黑色,中間有條橫向韌帶,可以完全閉合,又稱作黃緣閉殼龜、黃緣箱龜,叫食蛇龜,但其實不吃蛇喔!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食蛇龜的話有可能是一個誤稱,就是大家會看到牠去吃屍體,而不是主動捕食,然後你靠近的時候牠會閉殼。」

研究團隊定期針對野放幼龜做追蹤,常常有意外驚喜,我們也親眼目睹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藍腹鷴。

這樣穿梭在山林間,也是一種體力活。

資深記者王皓宇:「要追蹤食蛇龜不是那麼的容易,因為一個食蛇龜幼龜大概是像我的手掌一樣大,要在五公頃這麼大的山區裡面尋找,研究人員的體力要非常充足。」

食蛇龜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丘陵、平原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環境重疊,是台灣唯一的陸棲龜類,屬於雜食性動物,最愛吃的是蚯蚓、蛞蝓。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劉俐:「覺得很可愛,對很可愛,平常是不太有機會可以碰到,或者是可以看到都不太容易,因為牠們是保育類,對生物來說,我們就是希望牠們可以回到原本的棲地。」

圖/TVBS

中興大學生科系碩士生林定寬:「你要怎麼樣從一個外人的角度,了解食蛇龜習性其實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如果今天第一次來的話,你沒有人去引導你的話,基本上你是找不到,任何一隻龜的追蹤的狀態,我們其實會考慮,第一個是氣候就是,今天到底是不是食蛇龜,一個頻繁活動的季節,如果說像冬天的話,有時候可能是會潛到土裡的。」

食蛇龜為何瀕危?答案竟然是來自於烏龜長壽的迷信,成為商業炒作對象。

中興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鄭任鈞:「現在很多文化上面,烏龜都是一個長壽福氣的象徵,中國的寵物市場的需求,所以才會有這麼大的獵捕壓力。」

2006年,海關查獲第一批走私,被送往收容中心,當年中興大學是主要的收容單位。2013年,甚至曾發生兩週湧進五千隻個體的情況。

中興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鄭任鈞:「各個收容單位有很大的收容壓力,因此開始做野放的工作,野放了我們就不能只有把牠丟出去,那我們必須看牠在野外活得好不好。」

只是長期的追蹤,需要長期的經費,鄭任鈞坦言,願意長期投身野外的研究人員越來越少,團隊開始嘗試其他方式,像是無人機,但這些都要錢。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是食蛇龜保育計畫背後的重要推手。

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2016年我們統計之下,有大約八千多隻的食蛇龜被盜獵、走私到全世界各地去,那我們從2016年到現在,一直每年都有一些經費的一個投入,雖然不多但是一年兩百萬左右的經費,野放了一千多隻的食蛇龜,這是相當大的一個成績,保育的一個前後可發現的一個密度,有增加二到三倍。」

盜獵情形改善,卻無法保證已經根除,食蛇龜2019年,從「珍貴稀有」調升為「瀕臨絕種」,短短幾十年,就從廣泛分布到列為一級保育類。

中興大學生科系研究助理孫雅筠:「有沒有可能降級這件事情,也可能需要一個十年的時間,就算我們今天小龜放出去,野外的個體牠們,其實大概需要十年到十二年之間不等去,才會達到性成熟,母龜一年只生兩顆蛋,所以牠們其實受到族群繁殖力的狀況,想要降級的難度其實蠻高的。」

中興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鄭任鈞:「很多物種在我們還沒有了解牠的生態功能之前,牠就消失了,像我們根本不了解食蛇龜,對於整個森林的更新,或者是碳匯固碳方面有多少的,那我們根本還沒有任何機會去研究的時候,牠就從野外消失了,所以其實我們根本也不知道,喪失了牠我們到底喪失了哪些,牠們所提供的生態服務。」

當復育的腳步,趕不上物種消失的速度,這漫長的「龜途」,需要有人悉心看顧。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世界翻轉中

#保育類動物#食蛇龜#盜獵#瀕危#中興大學#野放計畫#保育工作#追蹤器#溫度測量#環境掌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16

0.0577

0.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