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保護有成! 宜蘭、桃園設小燕鷗保育區全程監控孵化


發佈時間:2024/06/16 20:3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6 21:09

小燕鷗是屬於二級保育類,因為非常重視棲息地的環境,受到整體的棲地破壞,之前的數量逐漸減少。但這幾年宜蘭跟桃園,紛紛設立了小燕鷗保育區,畫出特定區域保護,全程監控小燕鷗的孵化過程,這幾年的數量有顯著提升,但仍舊希望提醒民眾,避免進入小燕鷗保育區,以免破壞了棲息環境。

圖/TVBS

 
蘭陽溪口小燕鷗巢,怕受驚擾保護雛鳥,桃園大潭小燕鷗保育,人車侵擾盼望協調。

微微海風吹來,迎面撲來的是熟悉的海灘氣息,但放眼望去卻是杳無人煙,這裡是宜蘭蘭陽溪口,在這時節是小燕鷗棲息保育地,人車無法隨意進入。

資深記者藍于洺:「這邊是蘭陽溪口的小燕鷗保育區,可以看到每年的四到九月的時候,這邊就會吸引很多小燕鷗來這裡築巢,根據我們的統計,這邊平均都可以有四百到五百個小燕鷗巢。」

 
宜蘭縣野鳥學會陳樹德:「三月的時候我們會來場勘,大概討論一下可能今年要圍的範圍,同樣在四月初就會先把這些圍籬給做起來,因為在要小燕鷗來之前先做,這樣減少干擾食物來源是最重要的,蘭陽溪口這邊是很特別的他是宜蘭河冬山河跟蘭陽溪三個河流匯合處的出海口,所以魚類資源非常豐富。」

隨著記錄員的腳步,記者一步一步走到了保育範圍內,要進到這裡必須得穿上識別背心,一進入到場域小燕鷗開始群聚飛行,因為對他們來說我們就像是外來侵入者。

小燕鷗又稱為白額燕鷗,成年鳥體長約25到28公分,翼展僅53公分,外觀是白色額羽頭頂枕部黑色,上體瓦灰色下體白中沾灰,在白色尾部部分有深叉,小燕鷗屬於夏季候鳥,他們會在四到八月來台灣海岸地區下蛋繁殖,接著到了九月飛行五千多公里到澳洲,四月再飛回來台灣。

眼前所看到的凹陷沙坑就是小燕鷗築成的巢穴,小燕鷗會在裡面一次產出兩到三個蛋,經過18到22天就會孵化出雛鳥,這區塊的小燕鷗孵化率約50%左右。

孵化出來的雛鳥會躲在有遮蔽物的地方,若感應到威脅會蟄伏不動,這時候親鳥責任重大,得擔任起保育雛鳥的任務。

宜蘭縣野鳥學會陳樹德:「三周孵化出來,雛鳥要到牠可以轉成飛羽也是大概三周,有飛行能力大概九周至十周,親鳥在比較後期的時候會開始訓練牠飛行,有時候會抓一些魚引誘牠,因為牠們大概八月中左右,如果比較早孵化的八月初或八月中,就會陸續往南遷那會到澳洲。」

畫面上可以看到,小燕鷗爸爸媽媽會先到海邊覓食,捕獲像是丁香魚這種小魚,之後再飛到築巢區觀望一下,把食物給雛鳥進食,宜蘭縣府跟野鳥學會表示,在蘭陽溪口有近400多個小燕鷗巢,宜蘭全境有三個區域設置小燕鷗保育區,經過三四年努力,目前已經小有成就。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畜產科長卓盟翔:「我們宜蘭縣大概有三個主要區域,大概就蘭陽溪新城溪以及南澳溪,蘭陽溪這邊也是我們水鳥野生,水鳥野生動物保護區,我們大概在這邊已經投注了好幾年心力,包括宣導的活動,包括我們會公告一個,公告一個一定的範圍,讓小燕鷗可以順利的繁殖。」

目前4到8月這裡是管制區,因為小燕鷗很怕干擾,所以只要有人車入侵,就會影響到包含釣客進入開車輾過巢穴,或者流浪貓狗攻擊雛鳥等等,對於小燕鷗來說,會觀察地區是否適合棲息,保育環境很重要。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科長卓科長:「跟對沙州的部分做一個圍設,所以我們用可能用相關的塑膠圍籬,或者木製圍籬等等的圍設方式,其實能夠有效避免人車進入,以及野生動物,尤其是遊蕩犬的入侵,對於小燕鷗的保育,其實滿有成效的。」

圖/TVBS

資深記者藍于洺:「在大潭的G3區這邊有一塊區域,是專門為小燕鷗而保留的地方,因為這邊的環境比較適合牠們來下蛋,可以看到目前大概有七到八十巢穴的方式,讓牠們有一個好的生存空間。」

大型風力設施下一大片沙灘盡落眼前,這裡是桃園大潭電廠,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電廠內的G3管制區,同時也是小燕鷗保育區、桃園縣府野鳥協會、中油三方合作,這幾年也在小燕鷗保育上,付出不少心力。
 

桃園市野鳥學會保育研究組組長徐景彥:「每次都可以生兩到三顆的蛋,孵化期大概...大概是二十天左右啦,二十天就可以孵出雛鳥,那他的雛鳥是半早熟性的,所以剛孵出來之後就有羽毛,親鳥還是會餵牠,然後照顧到大概一個多月,到兩個月可以獨立這樣。」

圖/TVBS

和宜蘭的保育區相同,同樣有圍籬管制,電廠G3區的小燕鷗保育區,現階段統計約有近80巢,學會理事長表示,小燕鷗保育區目前在桃園,有竹圍漁港、許厝港濕地、白玉海岸以及大潭電廠G1到G3區。

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跟中油公司合作,就是做桃園沿海地區的小燕鷗調查,現在目前是從五月份開始每兩天就會調查一次,每次就有一到兩個調查員來調查。」

雖然設置保育區,但桃園這邊和宜蘭一樣,面臨著人車入侵危機,像是竹圍漁港的漁市場,工程就影響到小燕鷗,這幾年該區數量減少,轉往到大潭G3區,野鳥協會表示G3區這邊仍舊持續宣導,未來會規畫出分類路線,張貼更多告示牌。

桃園市野鳥學會保育研究組組長徐景彥:「就會有一些淨灘的活動,淨灘有時候又是很大型的人為活動,那個干擾就會比較大,另外還有就是流浪狗的問題,這個整個海邊都會有很多的流浪狗,另外還有一些天敵,但是這個影響是比較小,因為像這邊有將近兩百隻的小燕鷗在這邊繁殖嘛,所以牠們可以用群體的力量(保護雛鳥)。」

小小燕鷗大大學問,保育地和現實面的拉扯,天平兩端仍在努力,但保育區的推動,讓這些小燕鷗群在台灣找到落腳新天地。

 

世界翻轉中

#小燕鷗#保育區#數量提升#棲息環境#蘭陽溪口#桃園大潭#野鳥#竹圍漁港#保育研究#淨灘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15

0.0740

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