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去年7月上路,影響醫院門診和急診與領藥費用,健保署公布實施半年報告,挹注健保21.45億元,民眾門診就醫平均增加200元,急診增加82元,而慢性病患中,以糖尿病患增加140元最多,只是真的有達到分級醫療的效果嗎,就得要看基層診所就醫占率,但只有較去年上半年增加0.08%,對急診影響也不明顯,專家認為,半年太短很難看出成效,還得持續監測。
記者周祐萱:「部分負擔新制從去年7月1日開始實施,健保署也公布了實施半年後的報告,整體挹注健保21.45億元,其中對於慢性病患來說,平均的就醫費用增加50到90元,而針對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患者影響較深,其中糖尿病患者增加了140元為最多。」
而一般民眾門診就醫平均多200元,急診則是增加82元,當然效果就要看民眾是否看病,不會全擠到大醫院,去年下半年基層診所就醫件數占率為70.25%,雖然略高於上半年,但跟108年相比,在基層診所就醫占率低於疫情前的,另外醫學中心急診輕症占率,從去年上半年7.82%,下半年降至6.84%,重症檢傷一級患者暫留時間,也從上半年的15.6小時,下半年降至14.2小時。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有沒有達到分級診療的效果,其實並不明顯,但是只有初步觀察到就是說,急診的輕症病人有減少,以及就是說門診有少部分的人,遺留到所謂基層診所,(我認為)那是不是說往後,在未經轉診直接到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的部分負擔,是不是要再適度的給它調高一點,讓民眾可以能夠在就醫的過程當中,能夠鼓勵他們先到基層診所,跟社區醫院去就醫。」
新制上路才半年,就想改變民眾就醫習慣,其實是有困難的,而時間也確實太短,難以單從半年看出效益。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從主計總處今年第一季的報告,也可以看到說,其實民生經濟影響衝擊最鉅的,其實就是醫療保健,那他們也有細究裡面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來自於,部分負擔的實施以及掛號費調漲,所以在這部分其實也需要密切(觀察),這樣的一個制度實施,是不是會造成民眾的就醫障礙,尤其是針對需要規律就醫的慢性病族群,或者是醫療資源較匱乏區域。」
後續還要持續監測追蹤,是否真的是往部分負擔設計的目標再走,要避免因免費或費用太低,濫用浪費醫療資源,但也不能造成民眾就醫障礙,只是醫改會認為,增加民眾醫療部分負擔,就想達到分級醫療的效果,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慢性病它其實平均一年的就醫次數,其實來到33次,那其實無論是國際或國內的統計都有顯示說,它的部分負擔的金額差異,如果來到2美元,差不多是65元的情況,可能就會影響到他必要的就醫情況,那根據這半年的成效,其實也看到說,其實有許多慢性病族群的部分負擔,金額差距的確會超過這個額度。」
醫改會認為轉診制度,還有論量計酬的方式,都已經不合時宜,同時如何增進,民眾就醫習慣的改變,對基層診所有更高的依賴度,都是分級醫療更完善,可以探討的方向。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