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這菌」是食物中毒元兇!吃生鮮魚貝類小心 15分鐘繁殖一倍

記者 王馨儀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4 10:02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4 10:02
play
讀新聞
00:00 / 00:00
1 x
播放速度
  • 0.5x
  • 1x
  • 1.25x
  • 1.5x
  • 2x
play pause
腸炎弧菌多在生鮮魚貝類上,如果遭感染,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發冷等症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腸炎弧菌多在生鮮魚貝類上,如果遭感染,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發冷等症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最近食安問題連環爆,但其實造成食物中毒案件的原因很多,除了常見的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外,腸炎弧菌也佔有一定比例,腸炎弧菌多在生鮮魚貝類上,如果遭感染,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發冷等症狀。



 

食藥署指出, 在臺灣的食品中毒案件中,屬腸炎弧菌造成的佔有一定比例,是常見的細菌性食品中毒。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生長於溫暖的海域,多分布於近海或出海口水域,尤其在底泥、懸浮物、浮游生物及魚貝類中。因此,若生鮮魚貝類帶有此菌,可能會透過菜刀、砧板、抹布或容器具等,或是手部未保持清潔而造成交叉污染,引起食品中毒。

 
 

腸炎弧菌在30℃至37℃時繁殖速度快,約15分鐘內可增加1倍的數量。因此,食品只要經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短時間即可達到致病菌量。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冷與發燒等,潛伏期約4至90小時,輕微者可於數天後自行痊癒,死亡率約0.1%。

 

由於腸炎弧菌在淡水中不易存活,因此,生鮮魚貝類可使用大量自來水清洗去除此菌。腸炎弧菌對低溫敏感,在10℃以下,不但不生長且易致死,因此可用低溫冷藏抑制其繁殖;此菌亦不耐熱,在60℃下加熱15分鐘即易被殺滅,故在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並儘量避免生食。在保存上,若生鮮食品與熟食同存放冰箱中,熟食應覆蓋完整並置於上層,以免受生鮮食品的污染。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ESG怎麼做? 永續香氛禮贈幫你達成

👉上班族的提神秘訣、助消化小物推薦


#腸炎弧菌#海鮮#食物中毒#貝類#嘔吐#腹瀉#加熱#殺菌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75

0.0792

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