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全身僅2片!豬「這部位」最好吃價格不菲 油花均勻又鮮嫩

編輯 何可妍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18 20:41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18 20:41
農業部分享豬肉各部位口感與特色。(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農業部分享豬肉各部位口感與特色。(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你是無肉不歡的肉食族嗎?豬肉在臺灣為肉食的主要來源,除了豬毛與部分內臟不吃外,其他部位幾乎都可以拿來料理,且料理方式多樣化,農業部分享豬肉最常食用的7大部位,包括霜降頸肉、肩胛肉、前腿肉、大里肌肉、小里肌肉、五花肉以及後腿肉,每個部位特色和烹飪方式都大不相同,所呈現出的口感與味道也有所不同,並點名這「1部位」口感最佳。

農業部在臉書粉專分享最常食用的豬肉7部位,同時列出特色與口感,榮登口感最佳第一名寶座的是「霜降頸肉」,豬頸肉又稱為松阪豬肉,因為像松阪牛肉一樣油花分布均勻而得名,頸肉是在豬頰連接至下巴脖頸處的位置,一頭豬只有2片,價格不菲,油花分布均勻,肉質鮮嫩,是豬肉口感中最佳的部位,適合燒烤、煎、炒等料理方式。

 

農業部接著提到,「肩胛肉」又分為上半部的梅花肉及下半部的胛心肉,梅花肉片位在豬的背脊到肩頸骨處 ,是吃火鍋時常見的肉片,胛心肉則因油脂較少,瘦肉率高,可作為絞肉,因肉質鮮嫩,油脂均勻,適合燉煮、燒烤、烘烤等料理方式。

農業部指出,霜降頸肉是口感最佳部位。(圖/翻攝自農業部臉書)

前腿肉是豬的前腿部位,通常會去皮、去骨,農業部指出,這個部位肉質粗厚、結實,適合燉煮、紅燒等料理方式,也常作為各類豬肉加工品的原料,如有名的萬巒豬腳、德國豬腳等,都是使用豬前腳部位製作。

 
里肌肉又可分為大、小里肌,農業部說明,大里肌肉位在豬隻背脊處,通常會去皮、去骨等,是豬肉中最長的肌肉,由於肉塊完整、組織均一,平日在便當店購買的排骨便當多採用這部位,適合煎、炸等料理方式;小里肌肉又稱腰內肉,含2條小腰肌,位在背脊骨下方位置,無骨無筋,特別鮮嫩,油脂含量低,由於肉味偏淡,建議以煎、炒、炸等方式料理,不適合久燉以免流失味道。

位在豬腹部的五花肉是腹脇肉其中一塊,有著豬皮、油脂、瘦肉層次分明的特色,被稱為「三層肉」,又常被做成培根,因此也叫「培根肉」,東坡肉、梅干扣肉也是使用該部位,五花肉油脂、瘦肉極具層次,口感軟嫩、風味十足,適合用來燉煮、紅燒等方式。

至於豬後腿肉,位在豬的臀部位置,農業部表示這個部位肉質較為結實,瘦肉比率高、油脂較少,口感較柴澀,常被拿來製作絞肉、肉羹或快炒料理,也是香腸、火腿、貢丸、火腿等加工肉品的常見原料。
 
#豬肉#豬肉部位#霜降頸肉#松阪豬肉#豬肉什麼部位最好吃#口感最佳#料理方式#肉質#肩胛肉#前腿肉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54

0.0823

0.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