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教改萬言書20週年 學者提因應AI發展等新建言

責任編輯 林語柔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6/08 16:26
最後更新時間:2023/06/08 16:26
學者提因應AI發展等新建言。(圖/中央社)
學者提因應AI發展等新建言。(圖/中央社)

民國92年200多名學者共同發表「教改萬言書」今年滿20週年,當年參與的學者重聚提出新建言,希望政府能重新整理課綱,並對AI(人工智慧)的發展,提出因應對策。

教改論壇今天召開記者會,召集人、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20年前的「教改萬言書」,對當時的教育政策提出批判。如今20年過去,當年教改的後遺症一一發酵,例如廣設大學,導致少子女化後許多學校招生困難,面臨關閉的命運。

 

周祝瑛呼籲強化兩岸與國際交流,並重視高等教育的人才斷層危機,將來台接受碩博士訓練的優秀人士,納入留才行列,滿足學界和產業的需求。

近來ChatGPT等生成式AI科技發展,引起各界關注。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劉源俊表示,AI時代社會的觀念和結構須大幅改變,例如傳統儒家重視「博學」,在AI時代變得不必要。學校教育應更注重探究、領域與實踐,並在智育之外,重視德行與康健的教育。

劉源俊認為,凡是AI拿手的事情,都不會是國民教育的重點。舉例來說,自然學科的解難題不重要,基本概念、推理方法、判斷能力才重要;法條記憶不重要,講理才重要。未來教育應更重視分辨是非、區別善惡、評判美醜,以及服務的人生觀,和更本質的「學習之樂」。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吳武典表示,近來發生多起知識分子失德事件,人類面臨新世紀的挑戰,除了學業能力和個人能力,公民能力應該更受重視,包括對人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

吳武典提到,台灣科技人才缺口不斷擴大,「護國神山」底下出現土石流,希望各界重視。他也呼籲,人類在發展AI時,應秉持「有所創造,有所不創造」的理念,避免科技創新導致對人類的傷害、對自然的破壞。拔尖的人才一定要「術德兼修」,具備悲天憫人的胸懷。

雙眼全盲的政大教育系4年級學生許家敏也在記者會上分享,認為身障生適用的甄試管道,沒有跟上考招制度的調整腳步,升學輔導方面也有許多不足。她希望教育單位能更積極培養身障者自立生活的技能,將重點放在讓學生能善用各種資源。(中央社)
 

◤超夯旅遊新玩法◢

👉輕奢露營新玩法!盤點夢幻露營地GO

👉 Jennie新歌〈Mantra〉人辣車更靚

👉豪華露營車新亮相!旅行說走就走


#AI#學生#ChatGPT#教改萬言書#多元文化#人工智慧#教改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49

0.0811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