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到淨零碳排,近年台灣持續發展氫能應用,不過業界多半只能用甲烷、石油等化石燃料製氫,過程會產生排碳、被稱為「灰氫」,並非真正的潔淨能源。現在有德國業者導入專利技術,利用光電或風電在尖峰時間的剩餘電力,驅動電解槽、將純水分離為氧氣和純淨的綠氫,如果先儲存起來,等缺電時釋出,將有助於台灣穩定電力供應。不過問題在於,國內綠電都被半導體業買走了,要有綠電來電解製氫,目前還有難度。
綠氫能源公司業務副總Jens Bischoff:「氫氣會從這邊輸出,然後它可以直接進入工業製程,但多數時候我們的客戶會把氫氣儲存起來,有一些則是加壓(設加氫站)。」
傳統的產氫技術,多半是鹼性電解系統、體積龐大,另一種電解方式需要昂貴金屬材料,加上製造氫氣相對得耗費好幾倍電力,成本效益並不高,但這台電解槽內建專利技術膜,可將純水分解成氧氣和純淨的氫,這些氫氣可以當工業原料、交通運輸燃料、混合天然氣發電,或者儲存起來,在缺電的時候上場救援。
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再生能源在離峰時間的那些電量,如果假設太多,電網超過它的承受量的時候,這些電可以轉成來製造氫,然後把氫氣當做一個能源的載體,那等到尖峰的時候呢,我再把氫氣放出來,也許去推動燃料電池去發電,或者是說我提供給電廠,有些氫氣它可以加開一些機組,但是因為它混了氫氣,它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比較低。」
製造氫氣的機器可彈性模組化、靈活堆疊,因應需要的規模做客製化設計。能源業者估算,用電解槽產氫的成本大約1度電為0.4美元,折合新台幣12元;中國大陸產氫機組大約0.7美元、折合新台幣21元,歐洲成本高達39到48元,明顯拉大競爭優勢。專家分析,由於台灣用的氫,多半是以石化燃料經過蒸氣重組產生的灰氫,並非真正純淨能源,自產綠氫技術如何進展,與淨零碳排進程息息相關。
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現在我們是一個中央調配的電力系統嘛,那如果以後我們可以變成北中南東,甚至是一縣市一個電力網路的,那個架構在的時候,那這種裝置跟設計,其實它就能協助我們,這種分散式電力的一個架構,因為至少你電不夠的時候,不用從其他地方調度嘛,或是在你的區域裡面,你就有這樣的調度能力。」
為落實2050淨零碳排,環保署最新宣布,將在4月22日成立氣候變遷局,未來攸關台灣出口競爭力的碳盤查、碳排認證管理、碳費徵收費率,以及碳足跡標示等工作推動,將是企業界當務之急。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如果我們台灣未來還是以火力發電為主,將來可能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出口,那所以說呢,有一些外商他們在考慮投資的地區的時候,就是會考慮到一些,供電結構的一些問題啦。」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訂單減少嘛我們出口衰退,所以它的開工率如果有下降的話,那我們對那個用電的需求這部分,有可能會下降,但是一旦到了下半年,到了明年我們景氣復甦,那我想我們缺電限電的風險就會增加。」
台灣能源危機近在眼前,相關基礎建設必須加快腳步。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