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後進入更年期,會出現潮紅、盜汗、易怒、肌肉痠痛甚至失眠等症狀,稱為「更年期症候群」。西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是以荷爾蒙補充療法為主,卻容易提高乳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風險。中醫則認為更年期症候群發生主因是「腎虛」,建議以藥方搭配針灸穴位,緩解不適症狀。
女性約49歲邁入更年期 症狀多好困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奕碩指出,目前我國婦女的自然停經年齡大多發生在49歲的時候,也可能在這前後的幾年,更年期的長短也依個人的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
婦女在停經前後出現月經紊亂、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心悸失眠、煩躁易怒、記憶力下降、頭暈耳鳴、皮膚乾燥搔癢、腰痠背痛、陰道乾澀、憂鬱、情緒低落等,稱為更年期症候群。
黃奕碩說明,西醫在治療更年期症候群以荷爾蒙補充療法為主,再配合其他症狀給予鎮靜劑、止痛劑等。但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結果顯示,長期給予荷爾蒙補充療法,容易提高乳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風險。
從中醫角度,更年期症候群的發生是以「腎虛」為主要原因,在治療上會以「補腎」為減緩更年期症狀的主要方法,再透過辨證論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調理。
中醫用藥+針灸 緩解肌肉痠痛、失眠
根據研究,台灣婦女常見更年期症狀有肌肉痠痛和睡眠障礙。黃奕碩說明,肌肉痠痛在中醫用藥上,可採用獨活寄生湯、疏經活血湯、芍藥甘草湯、葛根湯等。針灸穴位是風池、手三里、足三里等。
而睡眠障礙在中醫用藥上,可採用加味逍遙散、天王補心丹、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湯等。針灸穴位是攢竹、太衝、風池、百會等。
常按5穴位緩解情緒 保持作息規律
黃奕碩也建議,民眾可常按摩血海、三陰交、太谿、太衝、內關等穴位,可減緩更年期所帶來的情緒症狀。平時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規律運動,可安然度過人生的重要轉折期。
◎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原文請見:停經前後不適症狀多?中醫「補腎」調理更年期 5穴位緩解情緒不穩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