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很多人的夢想,有不少首購族會瞄準預售屋,但預售屋買賣常傳出糾紛,若遇到無良建商,更可能導致血本無歸,律師提醒,民眾簽約前,一定要仔細看過。
廖小姐六年前在彰化買了預售屋,控訴實際交屋和廣告差很大,例如原本的綠地變水泥,通風門變硫化銅門,實木門變成合成門,讓他氣的要建商給個交代。
預售屋糾紛投訴人廖小姐:「廣告都你們說的,示意圖都你們說的,那我消費者是誰要保護我。」
預售屋糾紛投訴人廖小姐:「這過程中我飽受了刑事、妨礙商譽提告、社會秩序維護法,所有都對我不利,我沒有不對,我是一個消費者而已。」
同樣遇到預售屋糾紛的還有徐小姐,建造過程中,她買的那一戶隔壁起火,徐小姐要求換屋,最後不只沒換成,還損失一百多萬。
預售屋糾紛投訴人徐小姐:「總共繳了122萬,包含還有本票,本票後來還是在法庭上才還我的,還不承認喔,後來是法官幫我要才要回來,(120萬被他們沒收原因是)他說我未繳期款,違約所以解約沒收。」
房市小白真的要多注意,沒有第一次買房就上手這種事情,尤其是預售屋買賣,可能藏著無法輕易查覺的風險。網路溫度計分析,民眾買預售屋最怕的10件事,包括成為斷頭戶、建商一屋多賣、興建發生意外、用料不實未按圖施工、房子有瑕疵、廣告不實、漏水、建商倒閉爛尾、違約不賣、無預警加價賣。
房屋雜誌研發長何世昌:「營造成本高漲,有些建商他房子賣掉,後來發現賣得太便宜,所以要求這個民眾要加價之後才能交屋,這個時候就要跟建商比心機了,你就按照建商的要求直到房子順利交屋之後,消費者再去向官方檢舉。」
記者王皓宇:「民眾購買預售屋心裡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專家提醒民眾在選購預售屋時應該要盡量避免三種高風險的建商類型,第一個是小型建商,因為財力資源相對匱乏,面對房市不如預期時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第二個則是一案建商,因為沒有前期作品可以參考,缺乏口碑積累,第三個則是財務槓桿過高的建商,建議民眾可以查閱企業財務報告來判斷建商的營運狀況。」
房屋雜誌研發長何世昌:「預售屋能不能買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建商的信譽,所以說市面上為什麼有些品牌建商房子賣得特別貴,還賣得很好,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品質備受信賴。」
律師詹傑翔幾年前也是首購族,同時也幫不少消費者處理預售屋買賣糾紛,民眾交屋後常遇到的漏水問題,詹傑翔提供小撇步。
律師詹傑翔:「我們常會跟客戶開玩笑說我們會建議在颱風天後再去做交屋,下雨的話才有可能會有漏水的問題。消費者也要留意一下就是說你購買的坪數是不是真正的實際的坪數,因為有一些不肖的建商,會把陽台外推的一個坪數也灌入在所謂的購買坪數裡面,去影響你的價格。」
消費者簽約時,往往一時不察,沒看到白紙黑字的小細節,產生糾紛後,訴訟容易對買方不利,律師提醒,簽約前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對一般人而言,買房等於大半輩子的心血,最怕就是遇到無良建商,喜事變成鬼故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