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還沒達到高峰,指揮中心不斷修正匡列跟隔離條件,今天(5/8)開始,只有確診者的同住親友,才需要居家隔離3+4,而確診者的同事或同學,只需要自主應變,不被列為居隔者,專家認為,新制難免會有漏網之魚,畢竟同事跟同學,長時間相處,感染風險較高,但現在病毒幾乎無所不在,只能自身盡量避免脫下口罩交談或共餐。
要被列為居家隔離者,條件大變動,只有同住親友才被匡列,會收到居隔單實施3+4,而同班同學跟職場同事,一律都採取自主應變,也就是分為高風險跟低風險者,如果跟確診者有脫下口罩,接觸超過15分鐘就屬於高風險,一旦有症狀就快篩,沒症狀又再以有無打疫苗區分,沒打滿3劑要居家上班或上學3天,至於打了3劑能正常上班,而低風險者同樣有症狀快篩,沒症狀照常上班上學,新制度大幅減少匡列對象,但是否會造成更多漏網之魚。
衛福部防疫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同事間或同學間,會有某些程度的交談,這個是很自然,有沒有辦法避免,假如在這段時間裡面,有一些漏網之魚,這也是有可能的。」
專家認為,民眾只能儘量避免共餐或脫下口罩交談,但少匡列沒被揪出的確診者勢必發生,畢竟病毒已無所不在,不只匡列對象鬆綁,確診者隔離也有新制度,居家照護輕症的確診者,從隔離10天縮為7天,免篩檢就能自動解隔。
衛福部防疫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確診)到第二、三天以後,慢慢病毒量遞減,所以到一個禮拜左右,已經遞減到相當程度,所以除非跟他(確診者),有密切接觸才會有被感染的風險。」
疫情還沒達到高峰,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提到,美籍計算生物學家倪誠志預測,台灣單日確診高峰20萬例,現階段最大挑戰是,75歲以上長者中,有21%拒絕接種疫苗,從香港現況換算,未來台灣將有2萬2000名長者死亡。
報導更點出,台灣兩年來被全球譽為應對疫情的黃金標準,但這次面對Omicron,沒有超前部署,且戰且走做出的政策讓人們困惑,畢竟是不是要走向共存,指揮中心遲遲沒給出答案,永遠只是老話一句滾動式調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