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國際麥價跌33% 國內無價沒反應

記者 游皓婷 張倍綺 / 攝影 柳中屏 班瑪旺嘉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08/05/30 19:22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國內物價漲翻天,但您或許不知道,國際小麥期貨價格,這3個月來已經下跌3到4成;偏偏受限船期反應不及,目前國內廠商用的麵粉,還是維持每包22公斤640元的高價,要買便宜麵粉,最快得等到7月份,到時候新政府要緊盯的恐怕就是「哄抬亂象」。

當天手工現作的雞蛋麵條,台北東區這家知名麵店,平均一天就得用掉50台斤,只是明知道國際小麥價格下跌,原料變便宜了,老闆怎麼找就是買不到便宜貨,4月份開始每碗小漲5元。

麵店老闆黃小姐:「會呀,會覺得很奇怪,有的廠商還說要繼續往上漲,大概(麵條)會少準備1/3。」

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提供的國際麥價可以知道,3月小麥最低每英斗9.76美元,4月最低降到7.87美元,5月來到7.3美元,小麥平均價跌33%。

只是,像這一包2公斤的麵粉到了台灣,3個月來,還是卡在台幣640元的高價,怎麼還是貴?麵粉公業解釋,廠商從國外得標進貨,至少1到2個月才能到港,所以5月份用的麵粉,每公噸620美元,就是去年12月的得標價。

今年1、2月麵粉一度又漲到660至670美元,反應到6月麵粉還會更貴;最快7月才有機會變便宜,但麵包師傅可不敢這麼想。麵包師傅:「還會漲吧,撐呀,撐的住就撐,撐不住的也是很多人收(店)起來。」

國際小麥漲價,台灣麵粉商連動喊漲,跑前頭,偏偏仰賴進口的貨品要反應跌價,總是慢半拍。

#小麥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27

0.0414

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