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台電一紙公告引起關注,內容是台電「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將在3月上路。其實過去每年都會有調整用電措施,但過往都是5月起才實施,但今年卻提前自3月,讓外見不免質疑是不是缺電了,台電喊冤,澄清是因為首次改為「夜減」用電,才會提早讓業者來習慣。但經濟學者林祖嘉表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台電付的獎勵其實就是限電,「用電調整」將成為社會常態。
賣場公關經理林夢紹:「過年期間會稍微增加。不過因為我們其實平常就有配合非常多的節能省電的一些措施,例如,我們做一些老舊機器的汰舊換新,或者是幫我們的冰箱加門,幫我們的一些,或是加上簾子部分,讓冷氣不會外洩。」
全LED燈管、冷藏櫃也設置拉簾,因為賣場用電量真的很大,目前國內各量販店規模平均賣場面積超過5000坪,每店年平均用電量超過700萬度,電費驚人。
這項所謂的「彈性夜減型」減少用電方案其實已經行之多年,作法是讓用電大戶以自願的方式,藉由電費減扣回饋,移轉尖峰用電。舉例而言,某混凝土供應廠房,平日尖峰時段抑低6小時用電,抑低容量為6900瓩,每個月就能可扣減超過115萬元電費,只是過去,執行都是以「日間」為主,還是五月才會開始,今年卻提前到3月實施,被外界質疑已經缺電。
台電業務處副處長鍾思思:「再次的澄清就是,我們在今年所要實施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這個彈性夜減。它不是限電,它是我們台電的需量反應措施的其中一種,那台電從68年就開始推動需量反應的措施,其實到現在已經實行了很多年了,那我們是希望早一點實施,讓用戶能夠去適應這個方案,所以我們才把這個方案,彈性夜減方案,從這個原來預定的五月一日實施,提前到三月。」
台電強調只是希望企業提前因應,沒有缺電問題,但去年517大停電,就是因供電無法應付「夜間尖峰負載」。目前因為白天太陽光電很多,可發電六成,傳統發電機組負擔低,供電沒有問題,可是到了夜間第二用電尖峰,此時太陽下山,本該有的基載電力不足,才會推行夜減型用電方案,要用電大戶,減少用電,其根本原因就是機組不足。
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講是講獎勵啦。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你付的獎勵就是,就是限電,供電不夠就是我們講,備載容量,他們本來講說,應該大概要在15%左右,才是一個很標準的,供電給你,萬一發生什麼事情就不會,那現在大概只剩下7點幾,6點幾,未來會越來越少。所以那個供電不夠的情況下,這種需求方面調整的方案,可能會經常發生。」
上個月,經濟部長王美花才表示,預期未來國內用電需求每年將成長2.5%。從細部產業觀察,光是半導體產業的用電量,就已經呈現雙位數成長。
台灣的用電到底夠不夠負荷?就怕彈性夜減方案就是警訊,517大停電難保不會再次上演。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