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有片/「大腸癌」最愛找上這類型的人 醫警告:別做這件事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陳宥翔 報導
發佈時間:2021/12/24 23:10
最後更新時間:2021/12/25 05:39

大腸癌位居10大癌症之首,國內許多知名人物因大腸癌而離世,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治癒率高,大腸癌常見症狀,往往已經是臨床上的第三或第四期了,民眾最好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可避免疾病帶來的死亡威脅。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大腸癌成因非常多,男女發生率差不多,雖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好發50至85歲,年齡愈大、息肉愈容易在大腸各處生長,增加癌變風險。若以完全沒做過篩檢的年長者來說,每15人當中就有1人可能有大腸癌。」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vs.病友:「腸腔太小了,所以大便會變得比較細。」

今年69歲甘先生,只因為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他驚覺不對勁,就醫檢查後發現,居然確診直腸癌第三期。

 
病友:「紅肉啊跟海產類比較喜歡吃,青菜比較少一點」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跟家族史有關比較有可能是因為,因為他們這個吃同一類食物所造成的,或是說他有一些易感性的基因,同一個家族他可能帶有那種,比較容易產生癌症的基因。」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vs.病友:「這個時間越來越久,我們將來就是復發機會就越來越少。」

68歲的黃先生,過去經常外食喝酒吸菸再加上作息不正常,因為健康檢查發現糞便有潛血反應,進一步檢驗,最後發現大腸癌第一期。

圖/TVBS

病友:「我覺得外食會有很大影響,因為各方面味道重啦,辣啊什麼都來,還有就是應酬多,我想這是我危險因子」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因為他診斷大腸癌是第一期大腸癌,大腸癌它的特色就是很早期大腸癌,基本上開刀治癒之後,基本上開刀清除之後,他的存活率是非常好,那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五年存活率都可以將近超過八成左右,那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大概就只有在兩三成,所以早期發現其實對大腸癌治療,其實非常有幫助。」
 

醫藥記者蔣志偉:「大腸癌的早期並沒有什麼症狀,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台灣有補助50到74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實證顯示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以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鄭厚軒:「大腸直腸癌大部分,大概七成這樣子都沒有,病人不會有特殊的症狀,通常假設是在右邊的這個腫瘤的話,基本上大部分除非這個腫瘤,真的是長得非常大造成一些阻塞,所以才會有一些阻塞的症狀。」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大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鄞子傑:「大腸的黏膜,它其實是不斷的在受傷及修護的一個過程,那尤其如果我們的腸道裡面有息肉,或甚至是有腫瘤的話,那這些在這個黏膜細胞的剝落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些出血的現象。」

成大醫院健管中心醫師吳怡萱:「糞便潛血檢查有陽性反應的話,代表消化道中某個部分正在出血,此檢查不具侵入性,而且能夠方便快速,不會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

圖/TVBS

 
大腸癌是環境與基因共同影響,研究發現約有20%的大腸癌有家族基因遺傳傾向,很多種基因的遺傳,都會造成大腸癌發生率增加,尤其是家族一等親的基因遺傳。

成大醫院健管中心醫師陳泓裕:「例如我們的門診病人,會說他的父母親有罹患大腸癌、或父母親的大腸鏡檢查,發現高風險性的大腸息肉,我們就會建議那位病人從40歲,或從家人罹患大腸癌,當時的年紀減10歲的年齡,就要開始定期接受大腸鏡篩檢。」

醫師提醒受到家族基因影響,若病人自己本身,有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也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篩檢,避免大腸癌發生。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的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死亡#食物#大腸癌#遺傳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42

0.0946

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