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中以來,國內疫情嚴重影響內需產業及民生經濟,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5)日親口證實,將參考去年三倍券的做法,朝「五倍券」的方向規劃,且將採取紙本及數位並行。儘管具體方案尚待確認後才會對外公布,現在已經出現各式版本傳言,對於是否直接發放現金的討論也相當熱烈。盤點多個國家過去在疫情期間推出的振興及紓困措施各有不同,在「振興」及「紓困」兩個層面都有不同考量。
去年遭受疫情嚴重影響的美國在3月中,於參議院一致通過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法案,內容主要包括,向大多數的成年美國公民提供每位1200美元(約3萬3340新台幣)的資助,每個孩童可額外獲得500美金(約1萬3894新台幣)補助,以及為小企業僱員提供幫助。該項經濟刺激計畫是採用「現金發放」的方式,由政府直接把支票存入多達1.59億美國人的戶頭。根據經濟學家調查,美國政府發放的現金帶動了消費需求,雖然失業率仍然相當高,但分析後發現,失業民眾在疫情期間,除了有政府振興支票外,還可多領失業津貼,可支配的所得增加後的消費行為也帶動國內相關產業人力需求增加。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去年為了在短期內快速振興國內消費,在國內190個地區發放「消費券」,累積總規模高達190億人民幣(約822億新台幣)。由於當地大多使用線上支付方式,因此全面採用電子券形式發放,透過微信支付、支付寶等平台發放消費券,讓民眾上網「抽籤領取」。消費券使用範圍遍及餐飲、體育、文化、旅遊、百貨、零售商品等。面值從200元、100元、50元,或消費滿200元減50元,消費100元減25元等折價券皆有,相關使用規範均視地方政府規畫。
香港:
香港地區在去年6月份曾經推出「新冠疫情振興紓困計畫」,針對全香港18歲以上的永久居民,發放港幣一萬元(約3萬8000新台幣)的疫情紓困金。今年則是以電子消費券的方式發放,只要是年滿18歲、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新來港居民都可以申請,每個人可領取總額達5000元港幣(約1萬7866新台幣)的消費券。該款電子消費券可在八達通、支付寶、香港微信支付及 Tap&Go 4個線上支付平台領取,不僅可以刺激消費,同時也能藉此提升線上支付在當地的使用佔比。
南韓:
近期國內疫情卷土重來的南韓,在過去疫情期間採用紓困與振興並行,不僅發現金,也發消費券。由於南韓當地一直以來都鼓勵民眾使用信用卡付款,因此信用卡也成為政府發放紓困金的管道首選。去年南韓政府曾透過銀行信用卡及預付卡,以「點數」形式發放紓困款項,全南韓約97%的家庭受惠。據了解,若是一家4口的小家庭規模,約可獲得100萬韓元(約新台幣2.4萬元)補助,點數不可轉存至儲蓄帳戶變現,且設有使用期限。民眾在商店刷卡結帳時,銀行會自動使用點數扣抵,持卡人也會收到簡訊告知剩餘點數。除現金外,去年6月初,南韓政府也曾發放地方消費券,並配合全國性的購物祭,刺激短期經濟消費。
為幫助民眾度過新一波的疫情,南韓國會日前通過政府提出的今年第二次預算追加案,共編列34兆9千多億韓元(約8500億新台幣),其中便包含了「第5次災難支援金」的紓困提案。在排富後,約9成民眾受惠,每人可領25萬韓元(約6087元新台幣),最快8月中即可發放。損失最為慘重的中小企業及自營業者亦可申請「希望恢復金」,補助金額最高上限從900萬元上調到2000萬韓元(約台幣48.7萬元)。
日本:
去年4月中,當時擔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宣布發放每人10萬日圓(約2.7萬新台幣)的生活補助金,不論國籍、年齡,只要持有3個月以上的居留簽證,並在規定期限已登記在「住民基本台帳」(似戶籍謄本)中的對象皆可申請。
在今年5月,日媒曾經報導,由於新冠疫情「長期化」,因此銀行相關「綜合支援資金」、「緊急小額資金」貸款都已經到達限額,無法申請。為幫助弱勢家庭度過難關,日本政府當時著手研擬新的補助金制度。若是接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家庭,並符合存款少於100萬日元(約25.3萬新台幣)等條件,自7月以後的3個月可最高發放30萬日元(約7萬8000新台幣)補貼。
對於要發現金還是消費券,民眾各有不同看法。對於外界對五倍券的疑慮,國發會指出,根據國外經驗,普發現金反而使家庭及個人儲蓄率增加,對於帶動民間消費恐無法發揮最大助益。去年推出的振興三倍券有2大正面效益,不只提高消費意願,帶動內需回溫,且相關產業就業人數增加、減班休息人數下降,確保勞工就業安定。考量今年疫情特別衝擊內需產業,政府將持續規劃各種方法來幫助受衝擊的產業、企業、個人,盼再創一波最好的經濟效益。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