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上半年乾旱原因曝! 專家一篇釋疑「4大缺水傳言」


發佈時間:2021/05/23 23:20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23 23:20
德基水庫河床全都裸露出來。(圖/TVBS資料畫面)
德基水庫河床全都裸露出來。(圖/TVBS資料畫面)

台灣近幾個月來面臨嚴重乾旱,目前已有12座水庫有效蓄水量低於10%或直接見底,許多民眾受限水影響相當無奈,只盼老天爺早日替大地解渴。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整理2021上半年的乾旱主因,同時列出「4大常見缺水傳言」替大家釋疑。

(圖/翻攝自氣象達人彭啟明臉書)

 
彭啟明今日撰文指出,2021年上半年乾旱的主要原因有:一、台灣豐水及枯水期有顯著差異,水資源能夠儲存量有限;二、2020年無颱風侵台,年雨量顯著偏少,下半年全球反聖嬰現象;三、2021反聖嬰現象發威,春雨顯著偏少;四、2021年5月梅雨季,太平洋高壓異常增強西伸,高溫偏少雨,梅雨鋒面偏北發展,影響台灣梅雨遲到也偏少;五、氣候變遷,從長期來看,的確有可能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同時,彭啟明也針對幾個問題釋疑,首先是「中火造成乾旱?」他表示,雲雨帶過台灣海峽就減弱,是太平洋高壓的乾熱空氣造成的,它讓原來在大陸南方閃電對流旺盛經過海峽就減弱,因此西半部才沒有顯著降雨。彭啟明解釋,乾旱的原因很多,水資源的儲存量、去年無颱風、反聖嬰造成春雨少,5月雨水也偏少,從氣候特性就看出差異性。

傳言指出「太陽能電版導致乾旱」。(圖/TVBS)

再來是「太陽能電版導致乾旱?」彭啟明說曾有人誤傳,太陽能板反射熱能回大氣層,導致台灣乾旱,「太陽能光電板,將太陽的光熱,反射回大氣層,讓台灣上空沒有冷空氣...以致於水氣無法凝結為水滴...至今完全沒有春雷、更沒有雨」。他解釋,台灣太陽能面板的面積並沒有那麼大,而且太陽光電板是吸收太陽光來轉換為電,傳言稱「把太陽的光熱反射回大氣層」就不正確,因此傳言推論「台灣上空沒有冷空氣...導致沒有雨」也是錯誤。
 

彭啟明引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報導,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副教授王聖翔指出,太陽光電板是吸收太陽能,所以「反射太陽光熱」的說法不正確。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也說,太陽光電板反射的熱能,和一般台灣的地貌,包括樹木、水泥地、柏油路等能反射的熱能,沒有太大的差異,不會因為太陽能光電板反射比較多熱能回大氣層,此傳言並無根據。

報導指出,太陽光電板是深色的,所以它反射回大氣層的熱能比較少,是地表比較容易被加熱,但太陽光電板的面積很小,因此對大氣的影響不大。結論就是,太陽能板是吸收熱能轉換為電力,其反射的熱能與一般台灣地貌沒有明顯差異,傳言宣稱「太陽能板反射熱能回大氣層,導致台灣乾旱」,並無根據。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另外,曾有人懷疑台灣近期乾旱是對岸的「氣候戰」,藉由不讓於華北的鋒面南下來恐嚇台灣,讓台灣各方面重創。彭啟明強調,不談兩岸關係及衝突,只從氣象角度來看。梅雨鋒面不是來自華北,是從5、6月從台灣開始生成逐步往北,7月會到華北或北海道。今年至大陸長江中下游到華南,延伸到日本的梅雨鋒面發展旺盛,台灣目前為止都只有移動型的鋒面在北方掠過,還沒有滯留鋒面影響。

氣候和氣象不同,目前只有氣象戰,改造短時間的天氣,還沒聽過改造長時間氣候的氣候戰。彭啟明說,大陸每年的5年計畫都有人工影響天氣的計畫,如果長期來看從十一五到目前的十四五都有提到,仔細比對他們的作業就知道這沒那麼厲害,「如果這樣,那為何對岸還有旱災,也有水災?」

(圖/TVBS資料畫面)

對於有人質疑,「為何不大規模做人造雨?」彭啟明則回應,「乾的毛巾,怎麼擠,也擠不出水來」。他解釋,目前各種研究所得到的數據,空中造雨效益較大,地面造雨效益相當低,若進行空中造雨的效果約在增加0%到30%左右,但一般比較讓人接受的數字是10%以下。

彭啟明說,要證明造雨效果可能要付出極大成本,例如飛機或遙測監測設備,且各個地區的雲種及降雨特性不同,很難一體適用。現在全球僅有少量人造雨相關學術研究或實驗,各國人造雨多屬於商業作業活動下,造雨效果常有過度樂觀的現象。也因此,彭啟明最後仍強調,「全民節水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掌握全台水庫警戒 即時資訊看這裡

實習編輯/徐榮佑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旱象難解

#缺水#彭啟明#乾旱#高溫#降雨#鋒面#天氣#水庫#梅雨#太陽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79

0.0805

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