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疫,多數國家紛紛鎖國,讓不少國際旅遊愛好者簡直悶到發慌,但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已經跟台灣衛生單位展開合作計畫,研究「最短隔離期」,希望能重啟有限度的國際旅遊。
所謂的旅遊氣泡,就是社區傳播已經受控的國家,在彼此檢疫措施互信的基礎下,減少入境後的隔離檢疫時間,當然這樣的旅遊模式不會一蹴可及,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先考慮開放短期商務需求,在取得更多科學證據後,再擴大開放到有限度旅遊。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開放是一定要開放的,現在全世界的疫情都在一個相對低點,所以這時候是可以考慮開放的。」
大家都清楚,開放國際旅遊絕對不能操之過急,台灣與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已經展開合作計畫,測試國際旅遊最短隔離期,讓檢測為陰性的500名試驗者,從舊金山飛往台北,入境台灣後隔離14天,每兩天做一次病毒檢測,制訂新的安全準則,讓旅客在到達目的地後,減少隔離時間。
衛福部長陳時中:「未來台灣必然是有某個程度的開放,必須要找一個有效率,又有科學能夠支持的方式。」
目前全球第一個旅遊氣泡,已在5/15由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實現,這些國家的國民,可以在氣泡範圍內自由移動,不受隔離限制,下一個有望成真的旅遊氣泡,可能是澳洲與紐西蘭,而亞洲疫情控制得宜的香港澳門越南,也都躍躍欲試,防疫模範生台灣則保守觀望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其實你不管用什麼做法,都還是會有風險,風險絕對不會是零,那目前能夠做的就是第一個,增加一個篩檢,比如說他在上機前或下飛機的時候,給他做一次檢驗,比如像快篩這種東西,應該要在這個冬天要配備好。」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航空業跟旅遊業哀鴻遍野,去年全球航班達到46億次,但在今年4月為止,全球航空業只載到4700萬名乘客。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主任邱達生:「最近幾年的平均,一年的觀光外匯收入,大概在135億美元,如果說下半年我們第三季開放,我們以金融危機時期大概一半,大概34億美元來講,對經濟會有拉抬,拉抬其他條件不變大概0.5%。」
疫情打斷全球貿易鏈結,各國朝向區域經濟發展,旅遊氣泡的概念,成為打斷區域封鎖的,第一道契機。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加入社團‧疫起發聲】
邀請世界各角落的你
加入Facebook社團【全球說疫情】
訴說封城和防疫大小事→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94299717696509/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