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黴菌偏愛「這環境」生長 稍微不注意易感染「香港腳」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洪復華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7 22:58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7 23:08

香港腳又稱為足癬,它是一種黴菌所感染的疾病,在夏季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皮膚疾患,黴菌喜歡在潮濕悶熱的地方生長,像是浴室腳踏墊,或者是說游泳池公共浴池地面,都有非常多的黴菌的孳生,如果赤腳走在這些地方的話呢,就很容易感染香港腳,醫師建議如果有香港腳或足癬的問題,盡快尋求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治,物拖延病情!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香港腳本身是一個黴菌感染的疾病,臺灣是一個潮濕悶熱的環境,長期穿鞋穿襪子,其實是容易孳生黴菌的溫床,但是很多人誤以為香港腳會癢,很多人認為不癢,就以為不是香港腳,事實上已經黴菌感染,等到發現甚至於搔抓,甚至造成傷口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次發性蜂窩性組織炎。」

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星瑋vs.病友:「腳縫當中有一些脫皮跟脫屑,那你會癢嗎?就是有的時候啊它裂了會痛,腳縫裂了會痛,那邊邊有的時候就是脫皮的時候都會癢。」

香港腳問題對病友來說真的很困擾,只能積極回診聽從醫囑按時擦藥,盡可能讓腳不要長時間處在潮濕環境下,避免病情惡化。

 
病友:「每一次啊只要天氣很熱,腳呢鞋子包覆的很熱的時候,腳趾縫之間呢就會龜就會裂,然後流血然後還會脫皮。」

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星瑋:「香港腳上面的症狀,會有一些破皮啦或者是脫屑啦,那甚至在腳趾縫當中會起水泡啦,那腳底跟腳趾縫當中都會有這種劇癢的感覺,那這時候我們會建議患者說不要輕易地用手去摳,因為有時候這種黴菌呢,也會轉移到手上,導致手上也得到黴菌感染。」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馬聖翔:「香港腳的話,就是他是足部的一些黴菌感染,那有時候香港腳跟合併一些併發症,最主要是因為他可能在黴菌滋生的時候,可能會造成一些傷口,進而會增加,就是一些蜂窩組織炎產生的風險,所以說就是如果患者有香港腳狀況的話,還是務必要就是積極的治療。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健保署統計,112年香港腳、灰指甲門診就醫人數中,45歲以下約23萬人,45歲至65歲患者達26萬人,65歲以上病友23萬人,進一步分析,45至65歲年齡區間小,但病友最多,臨床經驗觀察,高齡者罹患香港腳、灰指甲比率較高與抵抗力相關,青少年與孩童,因家長照顧較好等因素,因此罹病比率較低。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何翊芯:「如果今天不確定是濕疹或黴菌的話,那其實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皮膚鏡檢可以刮一下,看看有沒有黴菌,那如果是真的有刮到黴菌,或是臨床上很典型的話,就直接使用抗黴菌的藥膏,但其實有時候很常是,黴菌跟濕疹是一起出現,那這個時候有些醫師的話,其實是可以考慮先用黴菌跟濕疹的藥膏,先用一段時間但之後如果還有一些殘留的黴菌,還是要用黴菌的藥膏,再讓病人擦2~4週,才有可能讓這個黴菌會斷根。」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很多人都覺得說我已經很通風涼爽,因為我在家裡頭赤腳,但是沒有想到環境中其實有黴菌的,甚至於家人可能也有黴菌的,很多人都因為在家裡面踩來踩去,可能會被別人互相傳染。甚至在公共場合都是因為這個樣子,因此都會建議患者,應該要在家裡要穿自己的拖板鞋,自己的地板鞋,不要跟別人混穿,而不要赤腳踩地板這樣情況,也可以預防香港腳再次被傳染。

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星瑋:「盡量要讓我們的腳維持通風、乾爽,那如果說有穿襪子的習慣呢,也建議盡量在可以的情況下把襪子脫掉,讓我們的腳可以通風,那襪子呢也要定期更換。」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民眾有時候我們如果真的比較容易流腳汗的患者,也可以穿一些比較寬,就是比較通風透氣的鞋子,避免悶熱潮濕。」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現在的人,他的生活習慣跟工作環境的狀況,尤其是現在臺灣,你知道全球暖化,造成我們的這個潮濕悶熱的情況更高了,所以溫度也上升了,那可能工作時間也拉長了,穿鞋的機會增加了,造成我們包覆的情況,就形成一個黴菌的溫床,而導致香港腳年輕化的趨勢。」

皮膚科醫師提醒,如果本身有糖尿病及慢性病病友,因為抵抗力比較弱,不可隨意摳破腳皮,避免造成第二次的細菌感染,應趕快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別讓香港腳病情持續惡化!

 
 

 
#香港腳#黴菌感染#皮膚疾患#潮濕環境#症狀#腳底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07

0.0843

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