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因直腸癌病逝,享壽67歲,令各界震驚與悲痛,對此,台南市安南醫院副院長、腸胃科醫師許秉毅指出,大腸直腸癌若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高達95%,但早期大腸癌沒有什麼症狀,因此不能等到出現才檢查,自主性進行大腸癌篩檢非常重要!許秉毅提出「大腸癌主動防禦系統」的概念,分別針對有無大腸癌家族史,以及「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患者的子女,建議最好在成年後、40歲及45歲開始,就該進行大腸癌篩檢。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國人於2020年新發生的癌症人數達12萬多人,其中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萬6829人,繼續蟬連國人10大癌症之首,稱得上是台灣「癌症之王」,大腸癌對人們的侵害不分貧富與男女老少,包括秀場天王豬哥亮、綜藝大哥賀一航、導演李國修、藝人余苑綺,乃至一代球王比利都是因大腸癌而離世,而中研院士朱雲漢也在日前因直腸癌而辭世。
紅肉與加工肉品被列為一級致癌物
許秉毅說明,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可能與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過多、缺乏運動,以及肥胖有關。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並指出過度攝取紅肉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要避免大腸癌的發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甜食、加工肉品及紅肉,多吃蔬菜水果,經由膳食纖維的攝取,培養腸內好菌,並避免便祕。
有鑑於此,早期篩檢是防治大腸直腸癌的關鍵!目前國健署的大腸癌篩檢計畫中,50~74歲的民眾每2年可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呈現陽性,可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至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不過,許秉毅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約有10%~12%的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下,因此美國胃腸病學院建議,一般民眾的大腸癌篩檢應該降低到45歲。此外,有30%左右的大腸癌患者,糞便潛血檢查呈陰性反應,即使做了篩檢,漏網之魚的機率也不低。
「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是超高危險群
因此,許秉毅將建議民眾建立自己的「大腸癌主動防禦系統」,更積極防範大腸癌,依個人的家族遺傳史及風險程度,及早開始大腸直腸癌的定期篩檢,其中的關鍵點有3:
1. 如果你沒有大腸癌的家族史:記得在45歲的時候,做人生的第1次大腸鏡或糞便潛血檢查,以篩檢大腸癌。同時作大腸鏡檢查時,若發現「腺瘤性息肉」,要請醫師切除,因為95%以上的大腸癌都是源自於「腺瘤性息肉」。
2. 如果你有大腸癌的家族史:如果你「有2位以上之一等親罹患大腸癌」或「有1位以上之一等親於60歲前罹患大腸癌」,建議你在40歲的時候就要做人生的第1次大腸鏡,因為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於40歲過後,大腸癌的發生率就會急遽增加。
3. 如果你是「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患者的子女:很遺憾你是得到大腸癌的超高危險群,建議你在青春期左右,就必須做一次「乙狀結腸鏡」,也就是俗稱「短的大腸鏡」,或「基因檢測」,以了解是否得到此罕見的顯性遺傳疾病。一旦確定得到,需作預防性的「大腸切除」,否則得到大腸癌的機會是100%。
◎ 資料來源.諮詢/許秉毅醫師
原文請見:大腸直腸癌再奪命!何時該作腸癌篩檢?醫揭3關鍵時機「這族群」青春期就該檢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