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不少人吃薑母鴨、羊肉爐或藥膳排骨來進補暖身,但食藥署提醒,不少慢性病患長期服用血壓藥或抗凝血劑,而這些藥膳食補中的中藥材成分,可能藏著中西藥交互作用的陷阱,民眾食用時要特別注意,小心補出問題。
食藥署以藥膳排骨為例,一般是透過「十全」中藥材燉煮而成,使用的中藥包含當歸、熟地、川芎、芍藥、人參、白术、茯苓、甘草、黃耆、肉桂,其中不乏有容易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的藥材。
當歸、川芎可能抑制凝血功能
例如,當歸及川芎的活性成分可能抑制凝血功能,若併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製劑時,須留意出血的風險;而黃耆有刺激免疫作用,可能與免疫抑制劑產生拮抗作用,自體免疫疾病或移植患者應特別留意。
中醫師王翊錞本身也是藥師身分,他表示,儘管市面上的藥膳食補使用的中藥材劑量並不高,但有些藥材會影響血壓或凝血功能,慢性病患要特別注意。他舉例,黃耆有降血壓效果,但是與Atenolol成分的降血壓西藥併用,反而使西藥的效果下降。
甘草降血鉀 甘草糖別吃太多
另外,低血鉀症的患者服用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Enalapril,會使血鉀上升,而中藥甘草則可能使血鉀降低,也要注意中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王翊錞指出,尤其有些外國人把甘草糖當零食吃,它常被當成喉糖,不少人喜歡隨身帶,三不五時就含一錠滋潤喉嚨,但要注意可能有隱藏的危險。
除了藥物交互作用的問題,王翊錞中醫師也指出,藥膳常用的生薑、薑黃等藥材,可能刺激黏膜,如果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患者,也要注意可能刺激黏膜,導致乾燥甚至損傷。
近期新冠疫情出現升溫趨勢,冬天感冒的患者也增多;王翊錞提醒,藥膳排骨當中的當歸、白芍、熟地等中藥,是「滋膩」的藥性,如果是咳嗽有痰,或燥熱體質,食用這類藥補都可能助長症狀,這類人也不適合進補,避免火上加油。
此外,食藥署也提醒,偏油的食補料理及高鹽分的沾醬也可能成為三高、腎臟疾病患者的負擔,民眾要酌量食用與留意中西藥交互作用,才不會越補越大洞。
◎ 資料來源/食藥署
原文請見:每天吃西藥?吃藥膳小心了!中西藥交互作用恐越補越大洞「這種糖」別當零食猛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2年度TOP10 全台美拍景點!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