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經常每天熬夜或是愛喝酒,很可能有非常高的猝死風險。台灣常見猝死原因,大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猝死在醫學上是指患者從有症狀到死亡之間不到一個小時,初步推估,台灣每年約有5000至1萬人猝死。
哪些人是猝死的高風險族群?
造成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心因性猝死和非心因性猝死,不管是在睡眠、運動還是休息等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依照流行病學的研究,心血管疾病佔猝死比率的90%,大多數都是因冠心病,其他包括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臟病變、心肌炎、心律不整、先天性心臟病等,也都是猝死的高危險族群。
成大醫院重症加護科臨床副教授兼醫務秘書許志新表示,一般民眾猝死的機率約千分之0.5至1,但心肌梗塞族群的猝死率高達30%,心衰竭患者的猝死率也有15%。
心因性猝死主要是來自心室放電異常,造成心律不整,心室顫動和心室頻脈則是心律不整當中比較嚴重的情況,心臟的跳動可能變得非常快速而不規律,使得血液無法有效輸出,造成大腦缺氧昏迷,心臟也會喪失了跳動的能力,若未受到即時治療,數分鐘內就有可能死亡。
不只心臟!別器官血管惡化後果亦嚴重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任辛裕隆表示,腦血管有一大部分跟我們的心臟問題有關聯,比如突然的心律不整,或是長期已經有心房撲動、心房顫動的問題,嚴重心律不整確實可能造成心臟停滯。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蔡明哲指出,大部分的猝死都是血管的急性惡化,只要在心臟就是心肌梗塞,在腦部就是腦梗塞,都是急症,在別的器官血管出問題,也是同樣會有很嚴重的後果。
猝死尤其與這3心血管病相關 背後牽連原因廣
猝死的原因多半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以及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塞年輕化與肥胖、糖尿病、抽菸脫離不了關係。蔡明哲表示,肥胖不只是生理層面的問題,還是一個文明病,從心理、身心靈三方面可能都要下功夫。在醫學上,對生理方面的肥胖治療較有把握,但非常多的肥胖會再復胖,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在生理調適及自我教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除了心臟病相關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危險因子需要積極控制外,許志新表示,過度疲勞、精神壓力過大、長期吸菸及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或是過度激烈的運動等,都可能加重心臟負擔,也都是心因性猝死的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猝死?
在預防上,飲食及運動還是相當重要,目前研究顯示,飲食大概占了70%的效果,運動則為30%。飲食最好選擇清淡一點,盡量別攝取高油、高糖或太酸辣的食物,最重要的是搭配運動,才能保健身體。
詹貴川指出,常見的膽固醇過高的食物,包括高熱量的、還有內臟等,攝取上都要多注意。建議採地中海飲食保護健康,且重點在於能不能做到。
醫師提醒,民眾要控制飲食和熱量,BMI值絕對不能超標,並維持運動習慣,達到理想體重,避開生活中有害因素,便能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降低猝死風險。
原文請見:全台每年5千至萬人猝死!9成與心血管病相關 有「年輕化」趨勢、做好2關鍵有效預防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