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蕭茲上任三年來的第二趟中國訪問,週二落幕。三天訪問期間,蕭茲清楚展現要與中國繼續加強經貿關係的態度,也因此,涉及中國產能過剩、政策補貼,以及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物品等爭議性主題,德方都淡化處理。而在當前,歐盟已對中國電動車開啟反補貼調查,緊接著可能再查中國的風力渦輪機;中方也對歐盟的白蘭地展開反補貼調查,雙方處在貿易戰一觸即發狀態,北京當局希望德方能夠為降低貿易分歧,發揮正面力量,但成效仍待觀察。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很高興再次會面。」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3年前上任時,曾經承諾要改變與中國關係、擺脫經濟依賴。如今(4月16日)他再次與習近平在北京面談。這回的地點,不是選在國家門面、但也相對較「一板一眼」的人民大會堂,而是更能展現輕鬆與友好情誼的釣魚台國賓館。
雙方對談距離拉近,也側面反映出,北京當局試圖在當前西方各國逐漸成形的「去風險」氛圍裡,把經貿上對中國依存相對深的德國,拉到自己這一邊。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鞏固和發展中德關係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雙邊關係的範疇。對亞歐大陸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重要影響。我們要從長遠和戰略角度,全方位看待和發展雙邊關係。」
中國已經連續第8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去年德國在中國的投資更高達104億歐元,大約3589億元台幣,不但比前一年增長4.3%,還是歷史新高點。對於不少仰賴中國市場產生收入的德國汽車業,以及現有約5千家在中國營運的德國企業來說,繼續與中方保持經貿連結,不但有利,更是必須。
賓士執行長 康林松(Ola Kallenius):「我們正持續對中國市場進行投資,不僅是產能方面,還有研發方面。我們也將繼續投資中國,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所以,我認為這(訪問)是在現有牢固關係基礎上再邁出的重要一步。」
習近平在會談中強調,中德兩國市場高度依存,雙方的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機遇,還提醒蕭茲要「警惕貿易保護主義」,暗示在當前歐盟對中國產品展開的反補貼調查上,德方應該要發揮力量,阻止加稅。
而在習近平之後,以國禮接待蕭茲的中國大陸總理李強,也同樣在會談中向蕭茲表達,希望德方放寬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限制,提供非歧視性貿易環境的意願。
CNN記者:「人們擔心中國正在蜂擁進入市場,一下湧入如此多商品,勢必對定價產生負面影響,這將使其他國家難以競爭。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總理曾表達類似的擔憂。」
儘管蕭茲對於中國的產能過剩與政府補貼等不公平貿易問題,確實存在高度關切;甚至為了應對在中國可能出現的間諜行為,德國國安部門還對整個訪問團團員採取高規格預防措施,包括手機不離身、不攜帶存有敏感數據的電子裝置,甚至帶往中國的電子裝置都要報廢處理等。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洲研究負責人 胡春春:「蕭茲這次來,很明顯的,在實際行動方面,表達出他和中國有更多的接觸,更多合作的意願。」
因此,所有可能讓中方感到不愉快的「雜音」,在訪中期間都要維持低調。蕭茲僅在離開中國前的記者會上,趁著夜色簡單表明,已與習近平就分歧部分開展溝通。
德國總理 蕭茲:「顯然,我們需要談論產能過剩問題,我們需要談論補貼競爭。當然,經濟關係問題一直是非常核心的問題,這些也是需要具體、需要務實且不能繞過的問題。例如,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公平競爭環境議題。」
蕭茲也向習近平表達,對於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產品的關切,但包括德國《商報》等自家媒體評論都坦言,蕭茲為了避免引發貿易戰導致德國經濟重創,在訪問中向北京發出的信號太過溫柔、缺乏力道,無法引發太多迴響。
TVB主播:「東風汽車考慮在義大利設廠,年產超過10萬輛汽車,意味著可以向歐洲其他國家供貨。」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尤其是電動車正藉著低價優勢,積極搶進歐洲市場。這讓歐盟去年發起反補貼調查,近日還有意把反補貼調查擴大到中國的風力渦輪機上;
而中方也在今年初針對歐盟的白蘭地發起反補貼調查,儘管北京當局否認相關調查涉及反制,但歐中貿易糾葛,確實處在一觸即發的狀態。
上海社科院 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彭梟:「中國也希望德國能在歐洲對華反補貼調查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處理這些經濟問題,需要不斷對話來尋求解決方案。」
至於蕭茲這趟中國行,是否真能為化解歐盟與中國的貿易分歧,帶來正向作用,仍有待時間觀察。
◤好康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