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在國內快速發展同時,也積極搶進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但近期電動車在中國卻出現充電費攀升,漲幅從1成到翻倍不等、價格相對混亂問題。在此同時,歐洲市場也出現變數,包括英國宣布延遲全面轉型電動車的時程,以及歐洲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可能在13個月後加徵關稅。至於在中國投資的歐盟企業,則是對北京當局近來矛盾的外資政策與經營環境,感到無所適從並影響投資信心,對中國經濟恐添增負面陰影。
當前中國經濟減速的大環境下,新能源車仍逆勢上揚,從2021年以來,每月銷量基本呈攀升趨勢。
換車民眾:「之前是開油車嘛,現在油價稍微有點貴了,換車的話就準備換純電了。」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促使更多人考慮改開電動車。然而不少大陸電動車主,近來卻發現充電價格正悄悄調升。
北京電動車車主:「差不多在我估算,比半年前或者更高一點,肯定會貴一點。」
電動車車主:「原先3點以後是1塊4毛多,3點以前是1塊7毛多。現在是下午三點以後,我充了兩次,還是前面(1塊7)那價,每次肯定多花4、5塊錢,(一個月)充20多天就多花1百多塊錢,是吧。」
包北京、上海、西安、廣州、重慶等各大城市,7月以來陸續傳出充電漲價消息,而且價格增幅差距大,從漲一成到翻倍都有。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充電價格也不盡相同。
北京電動車車主:「有的地方就比較貴,(每度)一塊二、一塊四、一塊六。」
旅居上海電動車車主 許峰:「其實有好多程式,可以看到各地方充電費用要多少。主要是新建電站強行在停車場改裝,停車場有很多管理公司,大家本身說不清楚。」
為了省充電費,駕駛們精打細算,不但透過App尋找相對便宜的地區與時段充電,還有網約車駕駛,乾脆每天往返60公里去郊區充電,一個月能省下400元人民幣。
充電樁公司工作人員:「我們一般電費都是實收的,在服務那邊去靈動一點,就是有時候高一點有時候低一點,都會在服務費那邊調的。」
充電樁業者表示,價差來自服務費差異,而服務費又涉及充電業者的利潤。當前多數業者為了搶市佔率,積極擴增充電樁數量,卻得等電動車未來高速發展才可能回收。因此,資金不夠厚的中小型業者就會承擔更多壓力。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翔:「長期以來,大部分的充電裝運營商都沒有營利,都是虧損運營的。可能有些中部的、腰部的企業,或是末尾的企業,他們現在資金壓力非常大,希望透過漲價來增加他們的利潤,來緩解它們的資金壓力。」
除了充電價格攀升的負面消息外,中國電動車在出口市場上,原本鎖定的歐洲藍海區域,也出現變數。
英國首相 蘇納克:「我今天宣布,我們將把向電動車的過渡時程放寬,(延後)到2035年都仍就可以購買汽油或柴油汽車與貨車。」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週三(9月20日)宣布,把禁售汽油車,全面轉型電動車的時程,從原本的2030年延後5年,以便減輕英國家庭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無法接受的成本」,讓更多人能夠認同並且接受淨零排放政策。
英國首相 蘇納克:「我們需要加強我們自己的汽車產業,這樣我們就不用依賴像中國這樣,採取大量補貼的碳密集型工業國家,進口產品。」
除了要擔心這股推遲電動車轉型的風潮,會不會吹向整個歐洲,從而打亂中國電動車出口擴張步伐外,歐盟當前對中國電動車展開的反補貼調查,也為市場投下震撼彈。儘管歐盟官員強調,從開展調查到可能加徵關稅,至少也要9到13個月的時間,但北京已高分貝反彈,並要求歐盟審慎考慮。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毛寧:「歐盟方面應認真傾聽業界的呼聲,為各國企業提供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北京要歐盟給予公平市場環境的同時,歐洲企業在中國的經營,則是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政治干擾。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 彥辭(Jens Eskelund):「你不可能兩者兼得,到底要哪個?是更重視國家安全、收緊監管制度、注重自力更生而犧牲外國企業的利益,還是繼續堅定地致力於改革開放?我們非常希望中國能夠考慮,如何讓這種關係恢復平衡。」
中國歐盟商會週三(9月20日)在北京發表《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直指北京在過去一年來,持續發出自相矛盾的訊息,包括聲稱要改善商業環境,卻又拋出帶有模糊性的國家安全法律法規,例如《反間諜法》。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 喬霍瓦(Vera Jourova):「這是缺乏明確性的問題,(歐洲)企業必須經歷漫長的流程,儘管有截止日期,我認為一個流程大約要45天,但通常會持續更長的時間,而眾所周知,時間就是金錢。」
中方這種「對法律解釋的不可預測性」與矛盾態度,讓歐洲企業無所適從,生存與信心危機持續攀升。若情況無法得到改善,外商可能會降低投資或撤出,對當前放緩的中國經濟來說,恐怕又是雪上加霜。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