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經濟在2023年首季明顯好轉,GDP達到4.5%,並否認出現通貨緊縮。但若仔細檢查其它關鍵因素,會發現青年失業率仍高達20%左右,廣東與河南等勞力密集生產重鎮降薪裁人、各地方政府紛紛發行債券借錢讓基礎建設開工。貴州省政府4月中首先承認,已經無力負擔債務,但中國大陸中央政府並未有所回應。中國經濟Q1的漂亮成績單背後,仍有不少隱憂與未爆彈。
中國大陸宏觀經研院經研所副所長 吳薩:「一季度GDP達到了4.5(%),這不僅快於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增速,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了活力。」
4月18日中國大陸各媒體,一片正能量報導,因為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漂亮數字:今年第一季(Q1)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5%,比去年第四季(Q4)增加1.6%,更高於先前預估的4%。
香港TVB記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月按年增長一成以上,按月增長百分之0.15。」
但中國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Producer Price Index)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半年來都一路下行,是否經濟活力已降溫?中國大陸官方今天也嚴正否認發生通貨緊縮,但並未完全否認外界擔心的經濟未爆彈:房屋市場危機、失業問題與地方舉債飆高。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傅凌暉說︰「國內需求不足制約明顯,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下階段,綜合施策釋放內需潛力。」
中國大陸央視記者:「一季度,隨著各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基建投資增速依舊有望保持強勁動能。」
白紙革命前的市況蕭條,與如今中國大陸主要城市周末夜晚的熱鬧,對比強烈。若當初堅持習近平的清零不解封政策,還看得到這次中國第一季經濟復甦嗎?但民眾的心情並非都很美麗。
武漢赴北京遊客(2023.03.18):「沒有吧!可能大家還是比較壓抑。」
CNN駐北京記者(2023.03.18):「我問他,大家是否因國家(疫情政策)解封而開心?他說不一定,(人們)心情仍然低迷,因為疫情期間收入不穩定。接近5分之1的中國年輕人失業中,大約是2千萬人。」
從去年夏天至今都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比比皆是。不需要高學歷的工廠工人也面臨失業,製造業重鎮廣東,許多大廠開始降薪裁員。河南鄭州的富士康廠區,也降低回廠工作的獎金,一月份每天生產50萬支手機的產能高峰已經過去,廠區冷冷清清的原因,是生產線轉往印度。
香港TVB記者(2023.04.17):「高峰期曾有近十萬人入住、首批宿舍區之一的豫康新城,已沒有員工出入。」
訂單流失、工作機會減少,16到24歲青年失業率本月又反彈到19.6%。擴大內需與刺激經濟成長息息相關,中國大陸當局也口口聲聲要擺脫對外商外企的依賴,但刺激消費不容易,特別是政府支出增加。
CNN駐北京記者(2023.03.18):「只在廣東一個省份,過去3年就花掉220億美元應付疫情。有些城市必須降低居民的政府醫療保險成本。」
武漢與大連的長者們,2月份上街抗議醫保權益被縮減。而2022年旱災與水災接連打擊中國大陸糧食生產,官媒近日努力大內宣灌溉情況良好,但針對農民的大手筆補貼,也看出政府的擔憂。
中國大陸央視記者:「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統籌支持春耕生產。」
希望解決缺糧未爆彈,但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市場與基礎建設等其他經濟指標,也不是很樂觀。
路透社記者(2023.1.18):「但能帶動4分之1生產(動能)的房市,仍然下跌。」
第一季結束後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雖然有回溫跡象,但是否只是疫後短暫的曇花一現?失業率沒有明顯下跌,有能力買房的人可能也都報復性地買了一波。
香港TVB記者:「有分析擔心購買力在首季釋放後,第二季成交趨向淡靜。」
說不定的房地產市場,能依賴其拉動經濟嗎?新的融資手段是地方債券。海南廣東深圳等省政府,去年秋天起就在香港澳門等地,大肆發行所謂「離岸人民幣債券」,總量從20億到50億人民幣不等,號稱用於各種提高生活品質的地方基礎建設。
上海東方衛視記者(2022.11.09):「超額認購達3.03倍。」
借錢來大肆推動基礎建設,是不是超前負債的一種?沒人能預料。但華南沿海省份商業發達,還款能力較好,偏遠省分如貴州、青海、吉林、甘肅等,地方債驚人,而且也沒有能迅速獲利的產業或收益來彌補。
路透社記者(2023.1.18):「同時到去年第2季為止,非金融部門的地方政府債務,上升至GDP的300%。」
高盛集團預估,中國大陸各省級政府地方債總量,累計也相當於GDP的126%,達到23兆美元之多。4月12日貴州省政府終於承認,債務無力化解。這些不漂亮但驚人的數字,不會出現在官媒大內宣中,中國的經濟隱憂也並未消失。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