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北約與G7公開表明,要團結應對中國挑戰,北京也積極開展外交攻勢,派出多名高層密集出訪。包括副總理王岐山訪問菲律賓,中共最高階外交官員楊潔篪訪問亞非四國,最重要的,則是外長王毅長達12天的東南亞訪問。他把最近被美國拜登排除在東協特別峰會外的緬甸,作為出訪第一站;更在4號召開的「瀾湄合作外長會」上,透過「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推出農業、水利等6大合作方向,積極拉攏湄公河沿岸五國。緊接著,王毅還將前往印尼峇里島參與G20外長會,並訪問泰國、菲律賓與馬來西亞,藉外交場域進一步開展國際合作。
在剛結束的G7與北約峰會上,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把中國大陸視為「挑戰」。中方也不甘示弱,近期透過高層密集出訪拉攏朋友。
除了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親身出席菲律賓新任總統小馬可仕的就職典禮,並展開雙邊會談外,最高階層外交官員楊潔篪,也從6月29日起,展開7天4國的「亞非訪問」,旋風般地與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辛巴威以及莫三比克四國高層展開會談。
但最主要的外交重頭戲,還是外長王毅從本月3號開始,長達12天的東南亞訪問。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趙立堅:「中方期待通過此訪,同東南亞四國深化戰略溝通。」
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6月中才剛走訪越南和寮國等東南亞國家;上任僅一個多月的澳洲外長黃英賢,6月底也第二度來到東南亞,訪問馬來西亞和越南。東南亞國家在一個月內,迎來第三位大國外交高官,顯見在當前東西方激烈對抗下,東南亞的重要戰略地位。
澳洲外長 黃英賢(06.28):「我們不是核武大國。這個地區有核武大國(暗指中國),但澳洲不是其中之一。」
與澳洲外長在馬來西亞訪問時,不點名暗批中國的動作類似,王毅這趟東南亞訪問,也隱含著與西方國家「互別苗頭」意味。
因為王毅此行所選擇的首個會面對象,就是5月舉行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中,遭美國總統拜登排除的緬甸軍政府官員。
這是緬甸在2021年的軍事政變後,首次有中國高層到訪,王毅向緬甸軍政府喊話,希望推動政治和解,但對遭關押的翁山蘇姬隻字不提。
王毅周一與緬甸外長共同主持「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議。
這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是2014年由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所提出,計畫透過水資源與自然生態的合作保育,以及經濟合作開發,來加強中國與沿岸國家,包括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及緬甸的關係。
不過,中方多年來在上游瀾滄江流域興建超過10座的水壩和水電站,引發下游湄公河沿岸漁業產量下滑、河流生態失衡等諸多爭議。
湄公河旁泰國農民:「中國建好水壩後,湄公河的水位就開始出現異常波動。水位一但出現反季上漲,我們的生計就很困難。」
湄公河岸泰國漁民:「有很多負面影響。潮汐不再以相同的模式上升和下降。漁民很難釣到魚。」
儘管如此,北京當局仍透過「一帶一路」與開放中國市場等利基,加強與湄公河沿岸國家間的合作。這次外長會上,王毅便宣布在農業、水利等6大項目,開展惠及各國的瀾湄計劃,各國在聯合公報中同意增進互信,深化合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 駱永昆:「對於中國和其他5國來說,未來幾年,我們將繼續加強我們在農產品、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傳統經濟合作。但我們也將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政治協調和溝通。」
王毅接下來將前往印尼,出席7號起,在峇里島舉行的G20外長會議,隨後訪問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
中國大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查雯:「中國和東盟(東協)同為多邊合作機制的捍衛者,中國和東盟還應該協調立場,在地區問題、乃至全球問題上多發聲。」
儘管大陸境內疫情封鎖尚未結束,但北京已積極拓展外交,迎接後疫情時代的嚴峻挑戰。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