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七波疫情正蠢動中。日本第三劑全人口覆蓋率不滿5成,39歲以下族群施打率持續低迷,疫情出現死灰復燃跡象。而長期防疫,讓孩童也備感壓力;日本醫療機構調查,疫情使部份學童出現中度以上憂鬱症狀,甚至引發暴力傾向。而嬰幼兒也因疫情難以與外界接觸,家長擔心成長期失去多元刺激,恐怕影響孩子身心健全發展。
春暖花開,又是賞櫻季節,日本各地櫻花勝地陸續開放,在疫情間好好撫慰人們。只是,春季新年度的各項活動,反倒推波助瀾了第七波。
厚生勞動省防疫小組座長 脇田隆字:「新增確診數高過去年夏天高峰,全國疫情持續緩慢增加,但部份地區擴大速度相當快。」
官方統計,全日本新增染疫週間比為1.06倍,連續三週上升。
日本首相 岸田文雄:「病床使用率、重症病床使用率仍在低點,目前狀況不需要著急發布重點措施。」
厚生勞動省首次公布第三劑效果調查,在施打三個月後對於原始株的抗體變化。三次皆為輝瑞BNT者,接種一個月後,抗體平均增52.1倍,三個月後降為27.5倍;前兩劑為BNT,第三劑選擇莫德納,則從70.3倍下降至36倍。研究團隊表示,3個月後效價雖減半,抵抗病毒上仍相當足夠;儘管對於抗Omicron效果還不確定,但能肯定的是,疫苗效果不會因為時間而驟減。
日本中央防疫小組負責人 尾身茂:「比起討論要不要發重點措施,倒不如好好釐清現在的感染狀況,思考要怎麼做出因應對策,到底是應該發重點措施,還是另有方法。」
發不發準緊急狀態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做好防疫基本功,疫苗趕快打!因為疫情不只困擾著大人,也正殘害著兒童。醫療機構調查國小五年級至國三,超過2400名學童身心狀況,發現部份孩童出現中等以上憂鬱症狀,並選擇自我封閉。
醫療研究中心分部長 森崎菜穗:「孩子越痛苦反而越不想造成周遭困擾,或是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因此出現沉默傾向。」
另外,在低學年調查中,也有不少學童對疫情感到厭惡、不能集中、失去耐性、失眠、常做惡夢,甚至對自己或家人產生暴力行為。
醫療研究中心分部長 森崎菜穗:「情況讓我們很心痛,這兩年孩子們的壓力反應,又或是因此造成憂慮症狀,這兩年一直持續著這樣的狀況。」
疫情讓小孩們彷彿被囚禁一般,不能好好上學、難以無憂無慮地玩樂;尤其是在這一兩年出生的孩子,呱呱墜地就得與病毒共存,與外界接觸機會大減,家長不禁擔心,在黃金成長期欠缺各樣刺激,導致發展遲緩。
孩童家長:「孩子幾乎是沒什麼機會與人接觸,如果不能與家人以外的人交流,我很擔心不能獲得說話、溝通上的訓練。」
防疫期間大家盡量不出門,精力旺盛的小孩沒辦法放電,天天沉迷在網路、電動上,大人看得不高興卻又別無他法,父母快要不知道怎麼帶小孩。
日本小學生:「我做完功課的話可以得到票嗎?」
網路漫畫家 nanairoperikan:「這張票可以讓你用YouTube三十分鐘。」
這位身為人母的網路漫畫家,感同身受疫情間父母的崩潰,透過漫畫分享家中妙方。夫妻倆與孩子訂下「票券制」家規,做完功課就能得到基本玩樂券,如果還幫忙做家事等等,表現良好,就有機會再拿到額外獎勵票;孩子為了獲得玩樂時間,也會變得自動自發。這樣以遊戲方式的管教法,不但減少疫情間的家庭磨擦,也促進了彼此良性互動與相處。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