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憂「親美亡黨、親中亡國」 越南審慎拿捏與美、中關係

作者 黃清龍

2023/12/15 16:08
習近平日前訪問越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3日結束對越南國事訪問,雙方宣布中越兩黨兩國關係新定位,在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基礎上,攜手構建具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越方稱:共享未來共同體)。
 


今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才訪問過越南,兩國還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是越南給予別國的最高外交地位。分析人士認為,此次習近平到訪,是想藉此試探越南,確保河內不會聯美抗中。

這次是習近平第3次以黨和國家領導人身份訪越南,亦恰逢兩國紀念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15周年。過去2年,先有俄烏戰爭,再有以巴衝突,讓美國疲於奔命,就在這個時候,習近平6年來首次前往越南進行國事訪問,抗衡美國的意味溢於言表。

越南奉行「竹子外交」,其對外關係架構分為3大層級,從低至高依次是「全面合作夥伴」、「戰略合作夥伴」和「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此外,越南還有3個「不」的承諾:沒有軍事同盟、沒有外國軍事基地、也不站在任何一方反對另一方。從越南處理對中、對美關係,充分演繹剛柔並濟、可進可退的竹子外交特性。
 



越南和中國關係歷經跌宕起伏,中共和越共分別於1921年、1930年成立,近百年來雙方關係歷經過許多波折,甚至兵戎相見,包括1979年的全面邊境戰爭,最後才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際實現關係正常,並於2008年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次習近平訪問越南,則又把中越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升級為「命運共同體」,與寮國、柬埔寨等國相同。

由於地緣上的接近和意識形態的類似,越南原本與中國更親近一些。但中國對越南有長期殖民歷史,這在越南被稱為「千年北屬」,英國BBC分析指出,越南在擊敗法國和美國後獨立,自豪的民族主義情緒與對北方巨鄰中國的歷史恐懼相融合,使越南民眾的反華情緒,在東南亞地區最強烈。

近年來,越南的反華抗議時有發生;2014年,中國在越南視作自己的領海內部署石油鑽井平台引發騷亂,導致多人死亡、數十家外資工廠被毀;近來兩國政府都避免類似的挑釁行為,但兩國關係從未風平浪靜。

此外,越南人對南海「九段線」問題情緒高漲,以至於今年當局禁止電影《芭比》(Barbie)的上映,因為電影中疑似出現標有中國爭議領土的地圖。越南也一直不願接受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投資,原因是可能會激起越南人對中國經濟足跡的不滿。


「美國之音」引述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國際關係講師黃心光分析,中國為了拉攏越南抗衡美國逐漸擴大的影響力,可能會在習近平河內之行後,暫緩其在南海的擴張。

越南和美國同樣打過戰爭,在中斷了20年的關係之後,1995年兩國外交關係正式正常化,互設大使館。雙方於2000年7月簽署貿易協定, 2007年1月,美國國會批准越南建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2015年7月,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在美國的邀請下首度訪美,兩國關係迅速升溫。
 


2013年,越南和美國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今年適逢十周年,兩國省略中間層級,直接跳上最高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代表越戰結束接近半個世紀後,美國與越南從「深仇大恨」到「化敵為友」,兩國關係進化至另一台階。

這突顯越南愈來愈重視外交平衡,利用美國對中國形成牽制作用,不過,並不意謂越南將加入美國的抗中陣營。美國史汀生中心東亞專案共同主任孫韻解釋說,越南希望保持外交政策的靈活性,不希望將自己拴在任何一個國家一邊,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主要原因是越南的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的目標是有矛盾的。 

越南一方面覺得中國是它的最大威脅,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遠交近攻,它應該與美國拉近關係,但是在越南與美國改善關係的同時,它又意識到美國是希望在越南搞民主化的,「所以只要越共不希望搞民主化,搞和平演變或是顏色革命,那麼它與美國的關係就始終隔了一層。」

用孫韻的話說,越南現在的擔心就是「親美亡黨, 親中亡國。」要是和美國太接近的話,越南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就會有問題;如果和中國太接近,那麼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也會受到一定的威脅。

所以儘管中美對抗和俄烏戰爭促使各陣營對壘,不少國家不得不選邊站隊,但越南並不願捲入大國博弈的漩渦,而是奉行「既要美國航母存在,也要連接中國高鐵」的中間路線,巧妙地在美中之間求取平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3/12/15 16:08

作者

黃清龍

  • 獨立媒體人,現任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POP撞新聞主持人。曾在聯合報﹑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中國時報及旺報等不同媒體任職,從助理記者到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對台灣藍綠有深切體會,對兩岸問題有第一手接觸,對美中關係長期關注,希望以博腦佛心(Profession)為台灣公共輿論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