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哪來? 檢警追寶林茶室「獨門醬料」

記者 簡育琦 / 攝影 高子堯 報導

2024/03/30 19:24

寶林茶室集體食物中毒,奪走人命的「米酵菌酸」到底從哪來?廚師特調的獨門醬料,被懷疑成分不明,可能是禍首,不過有專家認為,米酵菌酸過去被發現,依附在椰子類製品,馬來西亞料理會用到的椰漿、椰奶、椰子油,都要檢驗,目前衛生局帶回的食品檢體,都沒驗出米酵菌酸,受害者身上卻驗得到,名醫蘇一峰分析,不排除人為下毒。

 

熱油鍋大火快炒,寶林茶室曾拍影片,紀錄餐點製作過程,好吃的秘訣靠這一味。

琥珀色的獨門醬料,加入粿條中,炒得焦香油亮,這不能說的配方,會是米酵菌酸的來源嗎。

記者vs.周姓廚師:「食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圖/TVBS

獨門醬料加了什麼,因為代班的胡姓廚師,用的也是周姓廚師調好的醬料,全案包含負責人店長兩名廚師,都列為被告,衛生局稽查時,帶走35項食材和調味料,其中多數是國產,但過去台灣少見,醬料產生米酵菌酸,醫師認為東南亞料理,愛放的椰子類製品可能是元凶。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米酵菌酸)不容易合成這個毒素,一定要萬元俱足,鹽要低PH值要高,要有油還要放在常溫3天,尤其含椰子油的東西,像椰漿、椰奶、椰子粉,這東西要小心去驗。」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孢菌的,主要毒性代謝物,第一次被發現就是長在椰子果肉裡,不過奇怪的是,衛生局收集寶林茶室和供應商,共19件食品檢體,都沒驗出米酵菌酸,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認為太離奇,因為國外通常是人體濃度低驗不出來,食材濃度較高才驗出米酵菌酸,但台灣剛好相反。

圖/TVBS

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蘇一峰:「如果是食品中毒的話,食品中的殘留濃度,裡面應該都還很高,一定會驗出來。」

會不會粿條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是有別的食品有問題,或者根本不是食品過期,而是有可能會不會有下毒的情形。

坦言仍有下毒可能,但一切還得等警方過濾相關監視器釐清,除了內場人員,接下來也會約談外場員工,要找出哪些人的手碰過食材。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百大企業ESG禮品首選,國際調香師為您打造專屬香氣!

👉上班族必備小物,提神醒腦助消化


更新時間:2024/03/30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