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AI人工智慧,這幾年在台灣蓬勃發展,應用在各個產業,其中最受到矚目的就是AI醫療,目前有許多醫院積極發展透過影像和大數據結合輔助醫師判讀時間,另外臺大健管所研究生許永昌發明「AI機器人」,集結健康數據和遠端遙控等各種功能,設計強調以互聯網為概念主軸,讓AI機器人生活化也能成為照護小幫手!
記者蔣志偉:「台灣AI在這幾年蓬勃發展,您可以看到這群年輕人,大家都加入AI技術團隊,嘿小貝您好。」
記者蔣志偉vs.AI機器人:「志偉您好,你現在血壓指數異常。」
記者蔣志偉:「謝謝你關心,事實上你可以看到這台AI機器人,它除了能夠,了解你的身體狀況之外,它還能夠放在醫院,提供衛教服務。」
只要對AI機器人,寫入程式,再運用所需要的健康照顧服務,加上配戴裝置,這台AI機器人就像生活中好朋友,任何醫療諮詢都能問它。
記者蔣志偉vs.AI機器人:「柯醫師今天有看診嗎?柯醫師去當台北市長囉。」
一聽到柯醫師,AI機器人毫不猶豫,直接當成他,關鍵在於透過雲端網路,每日更新最新資訊,AI機器人全台首創智慧醫療整合跨平台醫病互動,研發設計者就是他,許永昌今年40歲,目前就讀臺大健管所,專長研究AI智慧醫療照顧、影像語音演算法、網路影像語音串流,看準台灣AI醫療將成為新趨勢。
AI機器人亞太區最高顧問許永昌:「虛擬機器人就是所謂,現代的所謂智慧醫療,精準問診,實體機器人它是可以帶給你很多便利性,輔助所謂的醫護人員,減輕他們負擔,AI是一個很龐大的一個產業,基本上它可以帶給很多產業,革命性的創新跟輔助,那在未來這是一個趨勢前提下,怎麼樣把算法雲端,跟載具硬體,做一個很適當的融合,這是一個各個產業,正在積極發展一個方向。」
現在全台各大醫院,也積極透過AI輔助,達到精準醫療服務。
醫師:「我們開始做檢查囉,身體跟屁股保持不動喔。」
台北榮總影像人工智慧團隊,建立臨床人工智慧腦瘤自動判讀系統,透過臨床場域試用階段,已經有120例樣本數試用,準確率高達百分之80,另外有百分之20,因為腦瘤體積小於0.1C.C,目前人工智慧無法診斷,必須再透過人工檢查反覆確認。
記者蔣志偉:「以往放射線醫師看腦部磁振造影MRI,大概要看好幾百張照片,要花10分鐘時間,但現在透過AI人工智慧只要20秒鐘,就能輕鬆判讀,你的腦部有沒有腫瘤。」
MRI影像資料,透過AI自動判讀比對結果,有顏色圓點就是患者腦部的腫瘤位置,可清楚記錄腦瘤大小和數目。
北榮放射線部主任教授郭萬祐:「病人來講,我們幾乎沒有漏掉任何一個,有腦部腦瘤病人的病歷這樣子,人工智慧跟人一樣會慢慢學習,越來越精進,所以未來當然有直逼人類功能的一天。」
記者蔣志偉:「長庚醫院在五年前發展智慧醫院,而在今年成立了AI實驗室,而最主要目的是要降低醫師臨床負擔。」
林口長庚醫療團隊,運用AI判讀細菌抗藥性,將患者檢體培養出細菌,經過質譜儀鑑定,從畫面中波峰可看出那一種細菌圖譜,透過AI演算法,根據圖譜預測藥物感受性,讓醫師精準開藥。
林口長庚檢驗醫學科主治醫師王信堯:「AI可以提早,然後去更提早而且更快速,然後更準確去知道說,什麼藥物是可以用的。」
林口長庚檢驗醫學科主任盧章智:「AI只是一個輔助,最終還要做,最後的藥敏試驗,所以AI只是提早告訴臨床醫生,可以早期用比較準確的藥。」
其實過去傳統治療肺炎患者,要花16小時培養細菌,再用質譜儀分析菌種,才能決定要用那一種藥物治療,不僅耗時又消耗人力。
長庚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主任郭昶甫:「現在人工智能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人工智能最主要是需要高速的運算,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非常好的設備,能夠在能夠去,進行這個大量資料運算,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能夠把一些重要的資訊,提供給醫師。」
目前台灣較成熟的AI應用,多數仍聚焦在醫學影像辨識,各大醫院掀起人工智慧熱潮,透過AI技術,不論對醫師或病人以及醫療團隊,絕對是得力助手!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8/12/13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