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過顯影劑的民眾,將來罹患血管型失智症風險比未暴露者高。(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顯影劑可能損害腎臟,還可能提高失智風險!台中榮總與國衛院研究發現,10年內有使用過顯影劑的民眾,將來罹患血管型失智症風險,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醫師提醒,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做,不能因為怕風險而不做,但檢查前可多喝水或打點滴,避免身體缺水,降低對腦部的傷害。
顯影劑也可能跑入大腦 腦傷、血管病變者更要小心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表示,台灣每年有一萬多人洗腎,在洗腎前兩周內、有暴露顯影劑者高達24%,而且連續多年如此。這不是說顯影劑不好,而是很多病人必須做救命的檢查,例如心導管,但可能本來腎臟就不好,顯影劑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過去認為大腦的血腦屏障可以阻絕顯影劑跑到大腦,但近年臨床發現,部分患者的顯影劑也可能跑到大腦中,特別是有腦外傷、血管病變者,腦部更有可能受到顯影劑入侵。
做顯影劑檢查 10年後失智高1.09倍、血管型失智高3.66倍
吳明儒說,中榮團隊和國衛院整理出10年內、有用過和沒用過顯影劑者各約146萬人,追蹤兩大族群在這段期間發生失智症的情形。結果發現,做過顯影劑檢查者,10年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沒做過者高出1.09倍。而血管型失智症和顯影劑的關聯性更高,如果曾有顯影劑暴露,血管型失智的發生率會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他進一步解釋,血管可能會受到顯影劑影響,造成直接損傷,也可能因血管收縮造成血流灌注問題,以及血管內皮本身受影響後產生變化。
多喝水降低顯影劑傷害 6到8小時內喝1000~1200C.C.
不過儘管顯影劑可能傷血管、引發失智,吳明儒仍強調,該用顯影劑的檢查不能不做。例如常見的電腦斷層、癌症檢查、心導管、血管攝影、腦中風等,要打通血管都要靠顯影劑,不可能因此就不打通血管。只能呼籲高風險者,應該做預防措施,例如打點滴、灌水。除了本身不能大量喝水的心、肝、腎衰竭患者,其他都建議多喝水,而且最好在6到8小時內喝1000~1200C.C.。
過去會建議腎病患者檢查前、後一天,喝化痰發泡錠,早晚各喝一次、或使用碳酸氫鈉藥物注射、點滴灌注補充等,減少顯影劑傷害,但證據最強的還是灌水。另外,有些民眾會使用利尿劑,利尿劑會導致身體水分不足,檢查前建議減少用量;而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過去也認為可能增加腎臟負擔,使用顯影劑檢查者,建議先停藥。
建議減少非必要檢查
至於短時間內重複暴露,傷害是否會更大?吳明儒說,初步研究有發現,但進一步研究無法證實,只能建議減少非必要檢查,在適當的保護措施下,該做的體檢還是要做。而且台灣目前健保給付的顯影劑已經相對較好,早期用的含碘、高滲透壓顯影劑風險可能更高。
◎ 資料來源/吳明儒醫師
原文請見:顯影劑提高失智風險!保護措施:多喝水、減少非必要檢查 這2種藥檢查前少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針對媒體報導打顯影劑陷失智風險相關文章,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的聲明如下:
一、該研究採用健保資料庫回溯性的觀察、統計分析,呈現使用對比劑與失智症相關,但無法推論使用對比劑會導致失智症的因果關係。
二、使用對比劑的病人,本身就可能有多重疾病,其自然的病程亦有可能導致失智。
三、本篇研究論文提到研究的限制,也值得注意。例如: 分析資料中並沒有包含家族史、菸酒使用的情形,而研究個案對比劑的使用,並沒有記錄正確使用的量,無法呈現量多、量寡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本研究只對有標註失智的健保資料庫的個案 ,但沒有資料可以呈現失智症個人身心健康、疾病長短、神經學相關數據…,因而無從得知疾病分析時病況的輕重。
四、使用對比劑進行影像檢查為現代臨床醫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疾病若缺乏影像檢查將延誤診斷、導致無可彌補的傷害,呼籲國人勿因噎廢食拒絕醫師建議的影像檢查。
五、本會全體專科醫師會員亦會持續為國人健康把關,提供最安全的影像檢查方式及最正確的影像診斷及介入性診療。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11/02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