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建議吃蝦時還是避免蝦頭為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蝦類營養價值高,熱量也很低,對於減重和養生者是相當不錯的蛋白質攝取來源。許多民眾有吃蝦頭的習慣,對此有人說其營養價值高也有人說有毒素,最好不要吃,到底哪個說法是真的?怎麼吃蝦比較更健康?哪些族群較不宜吃蝦、吃蝦時需更留意攝取量?
嫚嫚營養師表示,蝦類和魚類同樣被視為優質蛋白質的一種,脂肪含量低且具有較低熱量的優勢,和同樣重量的豬肉相比約僅有一半,因此常見出現在沙拉當中,對想要控制體重、健身者是相當不錯的蛋白質來源。
除了低熱量,蝦類也具有豐富營養,最知名的養分是「蝦青素」,就是讓蝦類煮熟後,顏色由青轉紅的成分。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和β-胡蘿蔔素相比,高出百倍之多,對於抗發炎、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免疫調節、抗肥胖、保養皮膚等都非常有幫助,保健食品中常聽到的磷蝦油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蝦青素。
除此之外,蝦類的維生素B12、維生素E相對其他肉類來得更高,兩者和紅血球的健康息息相關,維生素B12有助造血,貧血眾多原因當中有一種就是因B12缺乏所致。維生素E則可保護紅血球不易破裂,確保紅血球確實的運輸氧氣。另外,蝦類當中也有微量的礦物質牛磺酸、釩,牛磺酸是一種有助提振精神的成分,常見於提神飲料當中。釩有助於胰島素分泌,普遍而言身體不易缺乏,但若能從天然食材中適量攝取也是一件好事。
蝦類營養價值高,不過高溫料理容易破壞營養,營養師嫚嫚建議蝦類烹調方式以水煮、清蒸、炒為佳,避免油炸或勾芡,以免營養被破壞,或油炸和勾芡帶來過多不必要的熱量、油脂、澱粉等負擔。
許多民眾吃蝦時會有吃蝦頭的習慣,認為蝦頭營養價值高,不過也有人說蝦頭毒素很高最好不要吃,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其實兩種說法都是真的。營養師解釋,蝦頭是蝦類內臟的聚集處,動物內臟有它的營養價值,但海洋中的重金屬汙染等毒素、汙染物、有害物質、環境荷爾蒙等也多會集中於內臟。另一方面考量內臟的食物性膽固醇較高,雖說食物性膽固醇經近年醫學研究已證實對人體的膽固醇影響不大,和雞蛋一樣已排除一日建議攝取限制,不過若有高血脂症等膽固醇問題者,自然還是建議應盡可能避免相關風險。因此整體而言建議吃蝦時還是避免蝦頭為佳。
營養師提醒,蝦類雖然低熱量、營養價值高,不過痛風、慢性腎臟病、高血脂症、食物過敏者還是需留意攝取量或避免。蝦類含的膽固醇偏高,高血脂症要留意動物性膽固醇。除了對海鮮過敏者不宜接觸蝦類等海鮮之外,過敏原有可能隨身體狀態而改變,例如原本會對堅果過敏但海鮮不會,變成對海鮮也會過敏。因此提醒所有對食物會過敏的族群,吃蝦吃海鮮時也應適量並留意身體狀況。
嫚嫚營養師表示,蝦類不論是對減重或養生者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適量的攝取並避免風險,日常飲食保持營養均衡,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09/12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