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小S林采薇狄鶯健身比賽攝護腺癌副總林美貞北藝大生命的麥田大愛電視
  • 搜尋:

    中國醫 結果共348筆

  • 78歲婦人感染超級細茵命危 AI質譜儀輔助治療

    78歲的女性長者送醫後陷入昏迷,經痰液培養確認感染超級細菌生命垂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透過AI質譜儀快找抗藥性,輔助醫師治療,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2022/10/26 22:01
  • 北屯首間市立「老人復健醫院」 估3年完工

    台中市北屯區的「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今天(10/17)上午舉行動土典禮,而這也是台中市第一間,以BOT方式經營的市立醫院,由中國醫藥大學,投入百億資金,取得50年經營權,預計三年可以完工,提供老人醫療及長照服務。
    2022/10/17 22:32
  • 國慶金釵禮服今年特別台!集雲豹、五色鳥等「台灣色」元素

    雙十國慶大典今(10)日登場,今年國慶大典的禮賓人員,由銘傳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台南大學擔任禮賓接待學校,而今年的禮賓服裝與過往不同,不再以紅色系為主,改採台灣第1位獲選紐約官方時裝週的設計師周裕穎設計的服裝,以白色作基底,帶來脫俗之感,結合台灣雲豹、五色鳥、山櫻花等「台灣色」元素,讓服裝傳遞台灣特色,整體看來相當清新。
    2022/10/10 10:38
  • 腎臟移植患者染疫命危 智慧醫療系統輔助康復

    曾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46歲女患者,5月間確診COVID-19,病情急轉直下,罹患急性呼吸窘迫症命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組成跨科團隊,透過智慧醫療系統輔助讓患者順利康復。
    2022/10/05 16:56
  • 台中監獄受刑人逃獄!藉就醫破壞腳鐐 警方追捕中

    台中監獄受刑人陳姓男子因骨折16日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今天下午5時24分破壞腳鐐逃逸。陳男涉及毒品、槍砲等案件,相關單位全力追捕中。
    2022/09/17 22:19
  • 月餅、文旦熱量高解饞這樣吃 營養師揪名廚推健康烤肉餐

    中秋的腳步近了,月圓人團圓,除了享受月餅、文旦外,親朋好友常相聚開烤肉趴,享受口腹之慾,但攝取過多高油、高熱量食物容易造成腸胃負擔,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科組長黃琳惠,營養師陳宛伶和主廚張焮雄,向民眾推薦健康烤肉餐「烤豬肉黃瓜捲佐梅子醬」和「泰式鮮蝦柚子沙拉」,簡單美味又健康。
    2022/09/01 16:25
  • 開學了! 醫示警:「這些病毒」恐掀另波呼吸道感染

    今天(8/30)是全國高中以下學校開學日,不少家長憂心孩子染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提醒,小朋友到了學校,接觸的人群會更多元更複雜,除了新冠病毒仍有一定流行的比例,以往在特定季節流行的病毒,像是腸病毒、鼻病毒、肺炎黴漿菌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在醫院門診監測都有增加的趨勢,小朋友開學後到社區或學校內接觸不同的病原體是預期的事,除了養成戴口罩、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家長並不須過於恐慌,而張主任也提醒,施打疫苗是兒童青少年防疫最佳策略。
    2022/08/30 15:24
  • 快訊/父親節剛過!「父母熟睡」4歲女童9樓陽台墜下亡

    昨父親節才剛過,今(9)日早上6時14分,在台中市北屯區景賢南二路的一處大樓,發生一起兒童墜樓案件,一名年約4歲的陳姓女童從9樓陽台墜下,經緊急送往中國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據警方了解,女童父母自稱案發時皆在家中熟睡中,且無家暴相關前科,詳細的案發原因,仍有待警方進一步釐清中。
    2022/08/09 09:28
  • 鬼月說鬼/鬼門開那天,在路口跌倒看見的景象

    老家緊臨台中中國醫藥學院,後面即是台中殯葬。這樣道路隔間,縱使市府翻新公園,平日白天經過,也免不了有寒意。 這個地方,是許多人的人生終點站,人們每日穿越十字路口、上下走來走去,到醫院看診、治療、住院,甚至住進安寧病房。偶爾在公園,免不了有病患親屬的眼淚,提前在這討論後事。
    2022/08/07 13:00
  • 最高警戒!猴痘「病毒特性改變」 WHO列公衛緊急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將猴痘疫情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拉起最高層級公衛警報。對此,中國醫藥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接受《TVBS新聞網》採訪指出,猴痘之所以被世衛視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主要是因為它的病毒特性改變,因此必須用更慎重的態度去看待。
    2022/07/28 11:07
  • 控醫院「偽造文書」! 開完刀自費單多2萬5 驚見「簽名字跡」不是自己的

    台中一名男子腰椎盤突出,到中國醫開了2次刀,但這個月5日手術結束後,他拿到一張自費同意書,上頭雖然簽著他的名字,但卻不是自己的筆跡,向醫院反應卻沒有人處理,讓他只能報警提告「偽造文書」,醫院則回應,事前都有跟當事人溝通,對於是否有「偽造文書」,沒有多作回應。
    2022/07/08 19:05
  • 中醫界首人! 林昭庚專精「針灸」獲中研院士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是台灣首位中醫藥界的科學家,獲選中研院新科院士,他也是台灣第一位中醫博士,林昭庚出身彰化秀水鄉,是少數土生土長科學家,斐然成就,還曾揪出世衛的穴位圖錯誤,也首創了全球通用的針灸安全深度。
    2022/07/08 19:01
  • 中醫界第一人!台「針灸」權威林昭庚 獲選中研院院士

    中研院新科院士今(7日)出爐,共19名學者專家獲得殊榮。當中生命科學組有6位院士當選,其中一位是中醫藥學界,第一位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台灣第一位中醫博士-林昭庚。
    2022/07/07 17:28
  • 「兒童後新冠」恐影響心肺功能 現8症狀家長需注意

    國內新冠病毒疫情至6月底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70萬,其中台中市達42萬,居全台之冠;而疫情逐漸緩降之際,醫界也提醒須防「長新冠」或「後新冠」的後遺症發生,尤其兒童罹患新冠肺炎後4至12周,仍可能持續影響心肺功能、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影響孩童的學習專注力、心理情緒、精神體力與生活品質,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7/1日起推出全時段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協助孩童緩解症狀,在後疫情時期得以順利成長發育。
    2022/07/02 13:43
  • 最快7月!專家曝「2大觀察重點」邊境有望全面解封

    國內疫情開始逐步趨緩,指揮中心日前鬆綁入境規定,從原本的7+7改成3+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目前中南部也過了高峰期,疫情應該會持續降溫,至於邊境全面開放時間,要看「2大觀察重點」,如果順利的話,最快7月有機會全面解封。
    2022/06/13 10:28
  • 肝癌「個人化治療」新趨勢!口服標靶存活期超過2年

    演藝圈受肝癌所苦的藝人並不少,其中蔡頭、吳孟達、林正英等知名影星,都因罹患肝癌與世長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王鴻偉醫師指出,肝臟是個無聲的器官,因為沒有神經,人們感覺不到痛,因此,肝癌初期不易察覺,往往到了病患自覺容易倦怠、黃疸、肚子脹痛、檢查發現腹水或摸到硬塊等症狀出現時,多半都已經是中晚期肝癌,也增加治療的難度。
    2022/06/12 11:16
  • 確診缺氧「4徵兆」要注意 治療師推2招訓練肺活量

    COVID-19感染可能造成血氧下降,甚至出現「快樂缺氧」的危險症狀,是否與呼吸功能好壞有關?台灣呼吸治療學會秘書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呼吸治療科組長蕭琬云解釋,以「貨物」、「工廠」、「貨車」比喻,氧氣是貨物而器官是工廠,將貨物送到工廠需要貨車「血紅素」作用,因此,呼吸運動對血氧數值的直接影響並不大。
    2022/06/10 14:50
  • 南北死亡交叉?醫曝1理由「今天是關鍵」:該感染都染了

    國內疫情連續6日單日確診減少,指揮中心坦言目前台灣處於高原期,北部疫情趨於穩定、中南部漸升溫。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認為,全台為一日生活圈,加上中南部打疫苗的情形相當踴躍,因此現在北降南升的情形「今天是關鍵」。
    2022/06/07 08:31
  • 吃粽子難消化?醫曝1分鐘快篩法  輕鬆測出胃食道逆流

    端午節許多民眾會吃粽子應景,但由於粽子的主要成份是糯米,不好消化,容易引起腸胃負擔,造成胃食道逆流等問題。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有胃食道逆流?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分享「1分鐘快篩法」,簡單回答5個問題就能測出結果。
    2022/06/03 14:48
  • 雄黃藏劇毒!醫警告「等於吞砒霜」 嚴重恐害4器官壞死

    傳統習俗中,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以驅毒避邪,或是將雄黃粉末灑在家中、房屋周圍驅蛇殺蟲,不過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指出,雄黃裡頭含有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砒霜,都是有毒的東西,吃進肚裡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2022/06/03 09:49
  • 能脫口罩?醫估連假後疫情降溫 最快「這時」恢復正常生活

    本土疫情持續嚴峻,國內疫情目前仍處在高原期,單日新增確診數未破10萬例,指揮中心揮官陳時中坦言,端午節連假會是重點觀察期。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認為,中南部現在已經算是高峰,北北基病例應該也不會再有大幅回升,最快6月底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不過口罩仍不能鬆懈。
    2022/06/02 11:54
  • 中國附醫誤植44人PCR「陰性變確診」 院方聲明致歉

    台中市政府今天表示,有44人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PCR檢測後,檢查COVID-19為陰性卻誤植為陽性,院方發現錯誤後立即通報並修正,也發聲明針對受影響的民眾與家屬致歉。
    2022/05/27 18:06
  • 雙北多天選之人?專家揭「確診未暴增」原因:黑數超乎想像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昨(24)日新增確診數再度突破8萬例,雙北沒有明顯上升或下降,中南部也沒有大幅增加,不少專家評估目前疫情仍未達高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感染科醫師黃高彬則認為,預計單日新增病例會在8萬至10萬例維持一段時間,若10幾天後確診數未見上升,研判可能是雙北黑數超乎預期。
    2022/05/25 10:23
  • 拜託!孫女確診高燒 嬤求助警「開道送醫」

    新竹縣竹北一名確診女童,21日出現高燒不退跟嘔吐症狀,阿公阿嬤不知道該送到哪間醫院,急得到派出所求助,員警立刻以警車開道護送,一行人先到了中國醫大新竹附設醫院,卻被告知當天沒有兒科防疫門診,只好趕快再到台大生醫醫院,女童才順利就醫,原本20分鐘的車程,只花了6分鐘。
    2022/05/23 18:51
  • 幕後/快篩陽=確診最快本週上路 醫曝專家會議「關鍵三決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22)日在疫情記者會上鬆口,快篩陽性經過醫生確認即為確診,最快本週上路而且全民適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向《TVBS新聞網》點出專家小組開會時的三大重點考量,第一是早就已經開放三類人快篩同確診,甚至偏遠地區也開放,其他人不開放不合理;第二,過去一直說新冠會流感化,流感也不需要PCR,都是快篩視同確診,所以應該比照;第三就是參考國外經驗,因此這個觀念早就應該開放。
    2022/05/23 10:1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