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2月24日是俄羅斯全面進攻烏克蘭兩周年。
 
兩年前的這個時間,俄羅斯總統普欽以為不用幾個月,烏克蘭就會投降;一年前的這時候,西方以為烏克蘭很快便能打敗俄羅斯。但現在局勢截然不同,俄軍似乎佔得上風,加上美國可能停止軍援烏克蘭,一切都和前兩年截然不同。
俄烏戰爭的最終結局如何,目前仍難有定論。但關於這場戰爭的影響,特別是誰是戰爭的最大贏家,國際間討論的很多,而且各有根據。
有評論認為,美國是這場戰爭最大贏家。因為烏戰,使歐洲各國對俄羅斯更加恐懼堤防,增加對美國的戰略依賴。美國續駐軍歐洲,北約盟國須負擔更多軍費、購買美先進武器。美元國際地位也得到強化,間接阻斷歐元發展,歐洲對美國依賴度加深,有助防堵一帶一路在歐洲的影響力。
 
但戰爭也轉移了美國的戰略焦點,使得美國必須同時應對中俄雙線作戰,這給了中國喘息的空間。中國另藉俄烏戰爭獲經濟新機會,在西方制裁俄羅斯、企業大量退出俄國後,中國企業全力進駐,並從俄國獲得廉價天然氣和石油,多少抵消與美貿易戰損失。所以中國也是烏戰的贏家。
戰爭最大輸家可以確定是烏克蘭;烏國許多地方淪為廢墟,上萬平民死於戰火,600萬難民出走歐洲各地。美國官方估計,烏軍死亡可能達7萬人,受傷約10萬到12萬人。
烏克蘭人飽嚐戰爭之苦,隨著歐美支持減弱,烏國民心變得悲觀,最新民調顯示,只有20%認為年底前便能打勝仗,比去年2月同一民調相信該年年底能勝出的50%大跌。不過,仍有85%烏克蘭人堅信最終可戰勝俄軍。
俄羅斯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普欽發動戰爭,原本期待一舉攻占基輔,再強迫烏國簽訂城下之盟,承諾不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承認克里米亞與烏東地區為俄國占領的既成事實;不料戰事進行未如預期,曠日持久,雖漸穩住陣勢,但也蒙受重大傷亡。英國BBC和俄國Mediazona網站估計,兩年來俄軍至少4.5萬人死亡;美國則估計俄軍有31.5萬名兵員傷亡,相當於開戰時近90%兵力。
但俄羅斯經濟意外強韌,跟戰爭初期西方迅速推出嚴厲制裁相比,俄國經濟已恢復過來。美國聲稱俄羅斯為戰爭支付2110億美元,但這筆開支短期可推高GDP數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大幅調高俄羅斯的經濟預測,料今年增長百分之二點六,贏過所有G7成員。
不過,俄國經濟穩定的背後是外強中乾,如果戰爭不早日結束,俄經濟早晚爆雷。更嚴重的是,即使這場戰爭以俄羅斯保住克里米亞與烏東地區而結束,普欽恐怕也無法稱心如意、高枕無憂,因為「烏克蘭人已經決定他們的未來屬於西方,而不是俄羅斯」。
俄烏戰爭是二十一世紀第一場全球戰爭,雖然交戰方只有烏克蘭和俄羅斯,但很多國家間接介入,或者被動地受影響,烏戰正在重塑國際秩序,而且隨時擴散至世界各地。
 
首先是北約的擴張。戰爭發生後,芬蘭和瑞典被嚇到立即申請加入北約,這讓北約的勢力擴展至包圍波羅的海,波羅的海變成「北約的海」。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邊境線,從原本一千三百公里延長至二千六百公里,不但東擴,而且北擴了。同時歐盟也同意展開談判,討論烏克蘭加入歐盟事宜。
從這方面看,普欽已經輸了,他多次反對北約擴張及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但戰爭反令此事加快實現。不過北約擴張,也讓中俄關係更加親近。俄羅斯感受到北約擴張的壓力,當然就更樂意親近北京,原已「友誼無上限」的中俄關係勢必再上一個台階。
北約擴張看似對於中國不構成直接威脅,但由於去年的北約峰會已把中國定性為「系統性挑戰」,接着傳出有意在美國盟友日本設立聯絡辦事處,北京不得不慎防,因此與俄羅斯的關係更為加強。
此外,因為烏戰,俄羅斯明顯跟伊朗和北韓形成一個集團,俄羅斯從這兩國買入武器,中、俄、伊朗、北韓等日漸實質結盟,加上以色列和哈瑪斯戰爭,中國樂見擴充朋友圈,發展成以中國為核心的新聯盟。
俄羅斯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公然訴諸武力來處理雙邊糾紛,打破了二戰後大部分國家同意透過外交和談判來解決紛爭的世界共識,這鼓勵其他蠢蠢欲動的國家。亞塞拜然動武收復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州,哈馬斯攻擊以色列南部,以色列全面入侵加沙,都可追溯至烏戰的「啟發」。
 
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何時結束可能要看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川普日前直言未繳交防務開支的北約成員國,若遭受俄羅斯攻擊美國不會提供保護,並且「鼓勵俄羅斯為所欲為」。川普更宣稱,他當選後只要一天,就可以使烏戰結束。有分析認為隨著戰爭的拖延,普欽正好整以暇準備迎接川普上台後,透過美國逼迫烏克蘭坐上談判桌。是否如此,年底就會揭曉。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2月24日是俄羅斯全面進攻烏克蘭兩周年。
兩年前的這個時間,俄羅斯總統普欽以為不用幾個月,烏克蘭就會投降;一年前的這時候,西方以為烏克蘭很快便能打敗俄羅斯。但現在局勢截然不同,俄軍似乎佔得上風,加上美國可能停止軍援烏克蘭,一切都和前兩年截然不同。
俄烏戰爭的最終結局如何,目前仍難有定論。但關於這場戰爭的影響,特別是誰是戰爭的最大贏家,國際間討論的很多,而且各有根據。
有評論認為,美國是這場戰爭最大贏家。因為烏戰,使歐洲各國對俄羅斯更加恐懼堤防,增加對美國的戰略依賴。美國續駐軍歐洲,北約盟國須負擔更多軍費、購買美先進武器。美元國際地位也得到強化,間接阻斷歐元發展,歐洲對美國依賴度加深,有助防堵一帶一路在歐洲的影響力。
但戰爭也轉移了美國的戰略焦點,使得美國必須同時應對中俄雙線作戰,這給了中國喘息的空間。中國另藉俄烏戰爭獲經濟新機會,在西方制裁俄羅斯、企業大量退出俄國後,中國企業全力進駐,並從俄國獲得廉價天然氣和石油,多少抵消與美貿易戰損失。所以中國也是烏戰的贏家。
戰爭最大輸家可以確定是烏克蘭;烏國許多地方淪為廢墟,上萬平民死於戰火,600萬難民出走歐洲各地。美國官方估計,烏軍死亡可能達7萬人,受傷約10萬到12萬人。
烏克蘭人飽嚐戰爭之苦,隨著歐美支持減弱,烏國民心變得悲觀,最新民調顯示,只有20%認為年底前便能打勝仗,比去年2月同一民調相信該年年底能勝出的50%大跌。不過,仍有85%烏克蘭人堅信最終可戰勝俄軍。
俄羅斯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普欽發動戰爭,原本期待一舉攻占基輔,再強迫烏國簽訂城下之盟,承諾不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承認克里米亞與烏東地區為俄國占領的既成事實;不料戰事進行未如預期,曠日持久,雖漸穩住陣勢,但也蒙受重大傷亡。英國BBC和俄國Mediazona網站估計,兩年來俄軍至少4.5萬人死亡;美國則估計俄軍有31.5萬名兵員傷亡,相當於開戰時近90%兵力。
但俄羅斯經濟意外強韌,跟戰爭初期西方迅速推出嚴厲制裁相比,俄國經濟已恢復過來。美國聲稱俄羅斯為戰爭支付2110億美元,但這筆開支短期可推高GDP數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大幅調高俄羅斯的經濟預測,料今年增長百分之二點六,贏過所有G7成員。
不過,俄國經濟穩定的背後是外強中乾,如果戰爭不早日結束,俄經濟早晚爆雷。更嚴重的是,即使這場戰爭以俄羅斯保住克里米亞與烏東地區而結束,普欽恐怕也無法稱心如意、高枕無憂,因為「烏克蘭人已經決定他們的未來屬於西方,而不是俄羅斯」。
俄烏戰爭是二十一世紀第一場全球戰爭,雖然交戰方只有烏克蘭和俄羅斯,但很多國家間接介入,或者被動地受影響,烏戰正在重塑國際秩序,而且隨時擴散至世界各地。
首先是北約的擴張。戰爭發生後,芬蘭和瑞典被嚇到立即申請加入北約,這讓北約的勢力擴展至包圍波羅的海,波羅的海變成「北約的海」。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邊境線,從原本一千三百公里延長至二千六百公里,不但東擴,而且北擴了。同時歐盟也同意展開談判,討論烏克蘭加入歐盟事宜。
從這方面看,普欽已經輸了,他多次反對北約擴張及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但戰爭反令此事加快實現。不過北約擴張,也讓中俄關係更加親近。俄羅斯感受到北約擴張的壓力,當然就更樂意親近北京,原已「友誼無上限」的中俄關係勢必再上一個台階。
北約擴張看似對於中國不構成直接威脅,但由於去年的北約峰會已把中國定性為「系統性挑戰」,接着傳出有意在美國盟友日本設立聯絡辦事處,北京不得不慎防,因此與俄羅斯的關係更為加強。
此外,因為烏戰,俄羅斯明顯跟伊朗和北韓形成一個集團,俄羅斯從這兩國買入武器,中、俄、伊朗、北韓等日漸實質結盟,加上以色列和哈瑪斯戰爭,中國樂見擴充朋友圈,發展成以中國為核心的新聯盟。
俄羅斯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公然訴諸武力來處理雙邊糾紛,打破了二戰後大部分國家同意透過外交和談判來解決紛爭的世界共識,這鼓勵其他蠢蠢欲動的國家。亞塞拜然動武收復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州,哈馬斯攻擊以色列南部,以色列全面入侵加沙,都可追溯至烏戰的「啟發」。
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何時結束可能要看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川普日前直言未繳交防務開支的北約成員國,若遭受俄羅斯攻擊美國不會提供保護,並且「鼓勵俄羅斯為所欲為」。川普更宣稱,他當選後只要一天,就可以使烏戰結束。有分析認為隨著戰爭的拖延,普欽正好整以暇準備迎接川普上台後,透過美國逼迫烏克蘭坐上談判桌。是否如此,年底就會揭曉。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