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大陸的大貓熊們,曾經是許多動物園最閃耀的明星,但近年來卻傳出愈來愈歐美動物園,在飼育多年後決定「放棄」,將貓熊送回出生地,背後主要原因和租金脫離不了關係。《日經亞洲週刊》整理發現,打從1994年開始改走租借路線後,北京靠著嬌貴的大貓熊們,多年來淨賺獲利高達3億美元(約新台幣97億4300萬元)。高昂租借費用外加養育成本,逐漸讓歐美各大動物園吃不消,在後疫情時代決定打退堂鼓。
報導中以芬蘭艾赫泰里(Ahtari)動物園為例,當地從2018年開始,以科學研究為由,迎來兩隻大貓熊,分別是雄性「華豹」和雌性「金寶寶」,當時園方還為了牠們花費數百萬歐元整修設備。兩國簽訂15年合約,但飼養成本逐漸讓動物園無法承擔,考慮提前解約並送回貓熊。但對於外界一切臆測,動物園一概拒絕回答。
更多報導:人工智慧獲選「2023年度關鍵詞」 使用數比去年爆增4倍
顧及動物天性和孕育下一代,大貓熊都是成雙成對出國,每年基本租約成本就需要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48萬元),這還不包含週邊飼養成本、衍生罰款等,因此讓「貓熊交易」成為中國大陸一項重要的外匯收入。
芬蘭動物園執行長向當地媒體透露,他們每年平均向北京支付150萬歐元(約新台幣5146萬元)。加上貓熊是食量非常驚人的生物,又極度挑食,同樣考慮送回貓熊的亞特蘭大動物園前執行長,曾透露他們光是花在貓熊身上的成本,就是「第二嬌貴」大象的5倍,如此驚人開銷,不難理解為何這麼多動物園考慮退出。
目前除了芬蘭考慮送貓熊回國,美國華府的國家動物園(National Zoo)也決定,11月中旬將送還3隻大小貓熊,如果亞特蘭大動物園2024年做出決定送還貓熊,美國將進入半世紀以來,第一次本土沒有貓熊的奇特時刻。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