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6公尺的架空平台上,以重數百噸的空中連廊銜接,串聯起四邊建築,這「建構次級地面」的特殊設計就是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的特色。
特點不僅如此,中小學以全英語教學,在中國大陸內地採用的是全香港學制,為港人子女以及非內地籍學生提供教育,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就是學校的一大推手。
翻開數據,在中國大陸長期定居的香港人,光是廣東一省就有52萬人,等於是香港7%的人口,吸引人才從教育著手,打造黃金師資也是辦學關鍵,民心港人學校目前共有40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大部分來自香港,另外還有美、加、英等外籍老師,90%以上擁有碩士學歷,培育未來棟樑。
世界排名前50強的香港科技大學也看準趨勢,到廣州南沙開設新校區,打破傳統教育體系,拆掉大學中院系框架,以數據科學、人工智慧等交叉學科,4大樞紐16個領域研究方向,著力培養國際化高端創新人才,計畫十年內招收大學生還有研究生,人數突破1萬人,校園佔地面積大約1.13平方公里,已經在2022年9月投入使用。
培養人才教育就是根本,以灣區中心為出發點,當地從小學到研究所,教育布局漸趨完整,觸角向四周延伸,除了培養人才也得要留的住,甚至從各方吸引更多人才,台灣也是目標之一。
採訪團隊來到南沙創享灣,來自台灣的邱小坪今年28歲,擔任國際青年社區運營經理,他表示,台灣青年在這裡不管是,實習就業創業以及生活,都給予了非常多的補貼以及優惠。
灣區吸引人才,從政策開始,在大灣區確立之後,就祭出了各式優惠服務,包括舉辦高額補助的創業大賽,多項指導培訓,以及基地至少兩年免費入駐,稅務也大幅減免,另外資源產業的對接整合,還有食衣住行福利,搭建機制化發展新平台。
廣州台協會長王慶祥:「剛好就大灣區啟動時候,剛好遇到疫情,那疫情大家都把這投資的腳步放慢,那當然這個時候,如果說疫情開放以後,可能市場力量放大,就是比較發展,那大家可能就會加大投資,服務業科技產業,可能還在這邊還有例子,那如果是比較低成本的,或者低價值的,可能就是往東南亞移了。
只不過祭出利多吸才,這「阻力」也不少,當全球「中國製」與「非中國製」,雙供應鏈成形,早已有許多台商,選擇退出大陸市場南向,以疫情最嚴峻的2021年來說,台商對東南亞的投資金額,高達1620億元成長幅度衝到106%。
新南向輔導顧問公司董事長林平康就表示,「現在中美地緣政治,就是大家的角力,這個部分對台灣,一定是有影響的,這不可否認,那第二個就是東南亞市場,因為沒有了地緣政治的直接干擾,現在在貿易在交流上,是非常的通透跟直白的,這1000萬錢投在東南亞,高成長出生率較高,人口平均水準較,人口平均年齡較年輕的市場,會得到更多倍的報酬,東南亞現在跟10年前的大陸,是非常像的。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被正式確立,只不過本身特殊的國際定位,想衝出國際一流,從吸才方針到實際成效,還有不少難關得要克服。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