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經濟結構正失衡! 香港著手創科拚「轉型」


發佈時間:2023/07/01 15:53
最後更新時間:2023/07/04 14:16

深入香港科學園,這裡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發,以及企業孵化基地,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100多家的企業,和至少1.7萬位的創科從業者,創立至今已經準備邁入21周年,不過並非一開始就如此活躍。

圖/TVBS

 
香港科技園公司業務發展總監 黃家裕就坦言,去年慶祝園區20周年的那個一個成立,跟香港回歸25周年,國家領導人來到以後,這個風氣吹的很厲害,也很旺盛,所以好多國內的企業,跟國外的企業,來問怎麼能夠來到香港科學園,疫情之前,他們就感受到,但是中間這三年受到疫情的影響,那個封關旅遊不方便,一些的話,都影響到整個進展,今年園區的入住率已90%了,不斷的在增加。

圖/TVBS

從資金人才到資源,港府一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加速投入科技創新領域,儘管早在1999年,就設立50億港元的「創新及科技基金」,但直到2015年才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負責制訂全面的科創政策,而會有這樣的政策轉變,除了國際趨勢使然,背後更大的推力,是香港經濟結構的逐漸失衡。

長期以來,香港的兩根經濟支柱,分別就是貿易物流還有金融服務,是佔了GDP各別20%左右,而貿易跟金融成了驅動整個香港發展,很重要的雙輪,不過就在近幾年,大環境變化之下,僅靠這兩輪來驅動,也讓腳步走的越來越不穩。
 

圖/TVBS

香港開埠之初,就是英國人為打開大陸市場設立的貿易據點,而在改革開放後,這一獨特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通過轉口貿易,就讓幾乎沒有製造業的香港,成為全球第六大產品輸出地,至於另一優勢「金融業」,早在80年代香港聯交所就成立,相較於大陸金融領域發育遲緩,時至今日金融管制依然嚴格,相較之下香港資金自由流動,不僅是大量企業上市目的地,還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只不過過去十年,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長期對外部依賴性太強,進一步使產業結構單一化,在欠缺多元性骨幹產業又乏力下,香港選擇超前部署,拚經濟結構的轉型。

香港企業行政總裁安楠說:「其實香港的能量,這件事情是很難單一去解釋的,就是我們認為任何一個經濟的好壞,社會發達的好壞,然後或者這是文明程度的高低,它其實不能單獨的來看某一個點,其實以香港這麼一個特殊的社會來講,它跟其他的情況還不太一樣,它對一些腹地的需求,對市場的這個廣闊度的需求,或者對原材料的供給,是非常多的,我們在香港有非常好的高端服務業的支撐,各行各業都有這樣類似這樣的情況,所以大灣區對香港社會的支撐,其實是方方面面的,香港就像是排頭兵,或者是像一個前線衝鋒的這麼一個橋頭堡,那其實它是有需要有各種各樣的這個糧草後勤,來支撐它,繼續創造新的里程的。」

圖/TVBS

作為金融中心商貿之都,長期輕放理工的香港,步上科創的高速路,而領域長期的增長乏力,早已被其他經濟體拉出好一大段距離,以疫情前的2019年為例,算一算科研資金投入佔生產的總值,中國大陸有2.23%,台灣則達到3.5%,韓國更是有4.64%,而已經在加速發展科創的香港,還是連1%都沒達到。

想發展科創產業,人才庫的培育不可少,產學合作、獎學金、環境優化,就是要激發出更多未來科創菁英。

圖/TVBS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鄭光廷提到,這五六年的力道的確明顯加碼,「我想應該是說在十多年前,就有這個布局,但是力道沒有到這麼大,但是這四、五年來,力道強了很多,那更重要是整個社會政府,還有科研界的共識,那金融香港做的很好,我們還是會繼續進展,但是香港要單獨靠金融成為一個主要經濟的支撐點是不太可能,所以他的相對性會降低,所以一定要發展科創來找到未來十年香港的亮點。」

 
圖/TVBS

結構逐漸失衡局勢中,香港重新調整步伐,尋找開拓新動能,「轉型」為切點,打造國際創科中心作為戰略突破口,尋找更穩固的經濟定位。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直擊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經濟#金融#科技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57

0.0696

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