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為生物醫藥及醫療產業打造的育成平台「廣東醫谷」,引進醫療企業,已經高達300多家,涵蓋基因編輯、疫苗、免疫治療,高端醫療機械、幹細胞等各領域,放眼整個廣州,新創產業已經在大灣區的推動之下,如春筍般冒出頭。
醫療科技新創公司董事長劉吉波說:「廣州它其實是一個叫做什麼,叫做世界供應鏈中心,它是一個國內外雙循環的一個,也是一個中心,它又是一個就是我們對國際的一個窗口,所以我們來到廣州,就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然後我們去將我們這個產品在這世界的舞台,去發布,給我們創造的這個不管是品牌,還是收入還是我們的發展前瞻性,都是無法想像的。」
搭上「粵港澳大灣區」列車,在政策與資源與挹注下,企業紛紛搶站巨人肩膀,廣州市政府更在2023年2月,宣布投資2000億人民幣,相當於台幣將近9千億設立「母基金」,加速活化地區半導體,再生能源和其他科技產業。
另外,Z世代來臨,在網路數位年代,產業也得要與時俱進,瞄準大灣區大餅,除了陸港澳,也有不少台商看準趨勢紛紛搶進。
包括在大灣區研究生產面膜的台商苑洪彬,他表示以往在台灣它一天銷量大概是20到50萬片,那假如在大陸本地的話,一個月的銷量大概是五億片左右,他曾看到有一本書上面寫,可口可樂的故事,說可口可樂那時候大陸才8億人口,台灣只有大概1800多萬,台灣一個人一天喝三瓶,也沒有辦法有這個數量,所以它轉移到大陸,認為這裡基數大,來這邊發展,較能達到期望。
身為大灣區孵化新創的龍頭,廣州市政府也早早超前部署,成立港澳台青年新創聯盟,建成54個青創基地,而截至2023年初,光在廣州投資的台灣大大小小企業,就已經超過2300家。
不過到大灣區發展也不是都一帆風順,大灣區青創部落副主任張鴻偉就坦言,最實際的狀況就是會遇到,就學就業跟就醫的問題,那這個部分跟台灣是比較大不同的地方,貸款的部分當然也跟台灣不同,這邊因為是台灣人比較,特殊的身分,那可能就是要透過某一些的方式,才能去透過政府,或是透過組織,透過協會,那來去輔導產業去針對企業貸款這部分。
從孵化到成形青創到新創,「粵港澳大灣區」計畫明訂,2035年全面建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撑經濟體系的國際一流灣區,深化布局從基礎打起。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