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國際分析/新卡霍夫卡水壩無端遭炸 俄烏相互指責真兇恐難查

編輯 湯道舜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6/10 21:10
最後更新時間:2023/06/13 16:28
新卡霍夫卡水壩爆炸案陷入羅生門,俄烏互相指責對方是策畫這起生態災難的真兇,烏克蘭情報部門更說,他們截獲俄羅斯特種部隊的一段通訊對話,證明俄國是幕後操控者;但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則在記者會上,批評烏克蘭為了阻擋俄方的攻勢,並且逼迫俄羅斯守軍撤離防線,因此使用這種不人道的手段。儘管真相有待釐清,但是包括法新社在內的國際媒體分析,這場爆炸案,俄烏兩方都沒有佔到便宜,甚至未來還要面對非常棘手的生態與糧食危機。
新卡霍夫卡水壩不明原因潰壩,俄烏兩國雙雙指責對方是炸毀大壩的真兇。(畫面來源:AP)

湍急的洪水吞沒城區,及時獲救的居民難掩恐懼。(畫面來源:AP)

 
根據俄烏兩國的說法,壩體損壞後,蓄留的水量大約以每秒三萬立方公尺的速度,衝向第聶伯河的下游,突如其來的大水,很快讓周邊的村鎮變成水鄉澤國。烏克蘭方面宣稱,這場蓄意造成的災害,至少波及了八十個村鎮,數萬畝農田淹沒在水中,預估將有超過五十萬公頃的灌溉用地,會變成一片荒蕪;不過更令人憂心的是,現在有數十萬人極度缺乏乾淨的飲用水,而且洪水又把有毒的化學物質和具有傳染性的細菌釋放到水中,把災區帶入高度洪流汙染的風險裡。
烏克蘭官方宣稱,炸毀水壩所引發的洪災,至少波及境內八十個村鎮。(畫面來源:AP)

一位居民冒險涉水準備返回家中,試圖把受困的寵物貓犬帶離災區。(畫面來源:AP)
 
然而,由俄羅斯控制、地勢更低的東岸,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不但緊急撤離了六萬居民,而且真正的災情還沒有浮現出來,俄方更批評烏克蘭根本是做賊的喊捉賊,利用這種方式,逼迫俄羅斯守軍撤出防線至少十五公里之外,只是俄方的指控,究竟是想轉移焦點?抑或是確有其事?國際間也不敢妄下評論,但是俄羅斯方面提出證據,指稱烏克蘭早就是炸水壩的前科犯。俄方宣稱在戰爭中期,也就是2022年的11月,烏克蘭就曾試圖炸毀水壩,雖然沒有破壞壩體的主結構,只是造成輕微的損傷,正因為烏克蘭有案底在先,這次炸毀水壩,就是烏克蘭自導自演的一場大浩劫。
俄烏雙方均宣稱,洪水已經將有毒的化學物質和具有傳染性的細菌釋放到水中,導致數十萬人缺乏乾淨的飲用水。(畫面來源:AP)
烏克蘭緊急事務部派出大批援助人員,駕駛橡皮艇前往災區撤離民眾。(畫面來源:AP)

然而弔詭的是,如果真是烏克蘭所為,那麼棋走險招又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俄羅斯著名軍事博客里巴爾就分析,是想切斷對克里米亞的供水,做為烏克蘭收復半島的前期部署。但是西方專家則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現在正是準備大反攻的時間,烏克蘭根本沒有理由自斷通路,就只是為了逼退俄羅斯守軍?無論從哪一方面的考量都算得出來,炸毀大壩根本是一樁賠錢的買賣,不但會拖延烏克蘭的反攻時程,也會讓原本就很吃緊的電力供應問題,更加雪上加霜,到頭來吃虧的還是烏克蘭自己。
烏克蘭宣稱截獲俄羅斯特種部隊炸毀大壩的對話音頻;不過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則抨擊烏克蘭在戰爭期間,就有炸毀水壩的前科。(畫面來源:AP)
災區民眾騎著自行車通過淹水街道。(畫面來源:AP)

就在新卡霍夫卡水壩爆炸潰堤後,札波羅熱應急事務部,立即展開一場核災應變演習,假設札波羅熱核電廠因為冷卻水不足,導致反應爐過熱造成輻射外洩,應急部門應該如何處置?演習中除了對車輛採取清除輻射污染的標準作業流程外,也動員居民一同參與撤離演練,通過核污染檢測的民眾,搭乘官方準備好的火車撤離事故區。札波羅熱州長馬拉斯科表示,核電廠的冷卻水供應並沒有問題,即便新卡霍夫卡水壩也是供應來源之一,但是電廠還是有替代水源可供調度,而且電廠建在大壩上游的160公里處,潰壩所產生的大洪水,並不會影響電廠的正常運行。
 
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這次炸壩事件,認為俄烏兩國未來將面臨更大的生態危機。(畫面來源:AP)

法新社報導,這場水壩破壞案,無論從烏克蘭或是俄羅斯的角度來看,都是一次重大的能源和生態危機,雙方都蒙受了難以估算的損失,不管是在軍事部署或是民生經濟上,沒有哪一方占到便宜,即便洪水退去後,雙方還要面臨更大的生態危機。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俄烏戰情室

#俄烏戰爭#新卡霍夫卡水壩#赫爾松#潰壩#洪水#烏克蘭大反攻#災民#生態危機#水源汙染#糧食危機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39

0.0411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