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港大研究:Omicron複製能力低 致病性也較低

責任編輯 吳家瑜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1/22 16:31
最後更新時間:2022/01/22 16:31
(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發現,COVID-19變異株Omicron的病毒複製能力及致病性較其他變異株來得低,有望循序進化軌跡,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港大微生物學系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研究小組發現,Omicron的複製能力和致病性較其他COVID-19變異株來得低,該篇研究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該研究也解釋了病毒毒性降低的背後機制。

 

研究小組透過一系列的細胞和小鼠模型,了解 Omicron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能力和致病性。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類肺部和腸道上皮細胞的實驗中,Omicron 活病毒的複製量,比原始毒株(野生型)及 Alpha、Beta和Delta等為低。

上皮細胞覆蓋人體器官的內外表層,包括呼吸道和腸道。上皮組織負責保護、分泌、過濾和感覺接收等功能。與野生型病毒相比,Omicron在人類肺部上皮細胞中的複製效率低3倍以上;而Alpha、Beta和Delta變種病毒的複製水平與野生型相似或較高。

研究負責人、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人體因為疫苗或感染,刺激了免疫系統去對抗病毒,使得新冠病毒基因變種以試圖擺脫人類的免疫系統,基因突變的同時,也降低了病毒在肺部的繁殖效率。
 

袁國勇表示,期望Omicron可以繼續遵循這一進化軌跡,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研究發現,當小鼠被感染了病毒,Omicron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複製量都比野生型和Delta病毒來得少。小鼠肺部組織感染Omicron後,其肺部發炎和損傷程度都較野生型和Delta為低。

研究認為,目前全球疫苗接種策略已使COVID-19進入新的進化軌跡,藉由降低複製適應性,以換取更好的免疫逃逸。依循這發展,疫苗接種包括額外加強針,可能會進一步地引導病毒突變和使其減弱。(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Omicron#香港#變異株#新冠肺炎#病毒#變種病毒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015

0.1702

0.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