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本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後﹐短短兩週內美中頻頻過招﹐大事一樁接著一樁發生﹐彼此產生連動﹐相當罕見。
 
9月15日﹐由美、英、澳組成的軍事聯盟AUKUS正式成立﹐隔天中國宣佈申請加入CPTPP。9月21日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公開承諾﹐中國不再新建境外媒電項目﹐回應美國氣候合作的要求。接著就是24日華為公主孟晚舟獲釋返國﹐同一天旨在抗中的四國峰會(QUADS)在華府舉行。
四件大事同時發生﹐不完全是巧合﹐反映當前美中互動格局仍是「鬥而不破」。其中既有對抗性質﹐也有合作乃至妥協﹐表明拜登的對中三部曲-競爭、合作、對抗﹐中方嘴巴說不接受﹐實際上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明顯可以看出﹐在這波角力中﹐美國是採取攻勢的一方﹐特別在軍事方面﹐這當然和中國近來在南海的擴張有關;中方則透過申請加入CPTPP﹐藉其龐大市場吸引各國﹐進行突圍。軍事的美國VS經濟的中國﹐或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美中博奕的兩條主軸線。
 
其中AUKUS尤其動見觀瞻。澳洲海軍規模不大,但配上核動力潛艇,足以協助美軍增強在亞太地區的震懾力。核動力潛艇能長時間在海底運作,毋須經常上水面補充燃料,令中國解放軍近乎不能偵測其行蹤,意味澳洲首次有遠程攻擊能力,潛艇可由澳洲一路秘密前往南海,甚至台灣附近水域。
就在宣布AUKUS後翌日,美國隨即表示將向澳洲出售戰斧式導彈,並加強在澳洲駐兵和輪換。顯見AUKUS將大大提升澳洲軍力﹐核動力潛艇搭載戰斧式導彈,將對中國構成很大的嚇阻作用﹐但也讓澳洲站到抗中第一線。
中國透過申請加入CPTPP,可向亞太地區國家展示出,願意推動區域和世界經貿合作,抵消中國在南海行動激進的批評聲浪。而且,中國已是區內另一個大型自貿協議RCEP的成員,此時提出希望參與CPTPP,即便澳洲、日本和加拿大不願接納,礙於祕魯、馬來西亞等其他成員跟中國關係較佳,這些國家也不能完全拒絕跟中國談判。
由於CPTPP進入門檻很高﹐中國想要入會有一定難度﹐但其實中國申請入會志不在參加﹐而是藉此攪亂美國的佈局。因為美國在區域經貿合作方面特別弱,上任總統川普退出TPP,現任總統拜登也因為國內民意而對「重返」CPTPP興趣不大,這使得中國的施展空間更大,也會削弱美國軍事圍堵中國的效果。
孟晚舟回國在機場受到紅毯歡迎,央視全程直播,她被吹捧為民族英雄,彷彿她獲釋是中國的重大勝利。但其實美國真正的目標是華為﹐而非孟晚舟。美國司法部25日表示,起訴華為的訴訟將繼續,因孟晚舟在簽署的和解書中承認,華為非法銷售晶片等設備給伊朗,她承認的事實使起訴取得新證據。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儘管與孟晚舟達成協議,美國司法部針對華為公司的刑事案件仍在繼續。控方可能會把她承認不當行為的做法作為針對華為的證據,其中包括她故意誤導銀行高層讓華為得以避開制裁。換言之﹐孟晚舟簽訂的「延遲檢控協議」(DPA) ,已經埋下美國進一步追究華為的伏筆,只是通過口頭的不認罪,讓中國面子上過得去而已。
上次凱瑞到天津,提出最重要的環保合作議題,就是要中方停止投資海外煤電廠,可是卻碰了個軟釘子,所有中方官員都口徑一致地說,中美關係沒有整體改善的話,氣候合作不可能,現在突然轉變,顯然是習近平拍的板,而這肯定是他跟拜登通話後﹐決定把面子做給拜登。
據稱日本首相菅義偉曾在會上表明台海的和平穩定很重要,但聲明最終沒有提及台海。這可以理解為﹐拜登政府目前試圖改善對中關係﹐不希望此時再節外生枝﹐引起中方不快。同理可知﹐關於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一案﹐至少短期間內白宮應當不會批准。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韓正告訴桑頓,應該把他在新疆的觀察告訴美方,美國應反思其雙重標準。韓正還對桑頓說,中國將很快宣布停止補貼海外煤電廠,並將逐步關閉國內現有的煤電廠,這是拜登政府對氣候談判的兩個關鍵要求。桑頓則告訴韓正,他認為凱瑞不僅是美國在氣候談判方面的指路人,而且是美中關係的總負責人。
 
港媒分析,桑頓訪中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桑頓與韓正討論不限於氣候議題,包括新疆等中美關係,這顯示韓正似乎成為習近平之下,北京負責對美外交的最高官員。二是桑頓的談話若真,則意味拜登政府將繞過國務卿布林肯和亞洲事務主管坎貝爾,以凱瑞作為直通北京的管道。
67歲的桑頓2003年從高盛集團退休後,獲得中方特許支持在中國開採金礦﹐發了大財﹐目前是巴瑞克黃金的執行董事長﹐同時身兼中美金融圓桌會議(CUFR)聯席主席﹐另一位會議聯席主席是中國人行前行長周小川。中美金融圓桌會議創立於2018年,旨在為兩國金融領域建立溝通管道。去年因疫情改以視訊召開﹐今年則碰到美中關係微妙轉變時刻﹐使得桑頓的中國行效應被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桑頓的中國行,多個行程都曾見諸相關機構公開訊息。如他8月24日到訪北京清華大學,與校長邱勇會晤;8月28日,又在北京與曾有中國「國師」之稱的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會面﹐意謂中方認可他的「代表性」。桑頓不但活躍於商界﹐對美中智庫圈也深具影響力﹐他捐款給美國布魯金斯學院成立以他為名的中國研究中心﹐也曾在北京主持清華大學EMBA的「全球領導力」專案。如果桑頓真能在這一波美中的角力發揮作用﹐即使未必比得上當年的季辛吉﹐至少證明中國對美國「以商圍政」策略﹐已經發生功效。
習近平宣佈中國不再新建境外媒電項目後﹐美國氣候特使凱瑞稱讚這是一個偉大的貢獻﹐還加碼透露說,對拜登與習近平的可能會面充滿信心。凱瑞並沒有提到實際時間表﹐但這已讓外界對拜登與習近平的高峰會,重新又燃起希望。
一個多月前﹐同樣是《南華早報》獨家消息稱﹐由於疫情考量,習近平不出席10月30日在羅馬舉行的G20峰會。如果G20峰會習近平不參加,今年的APEC領袖會議又已改為線上,雙方要見面,最快要等到明年的G20峇厘島高峰會,屆時離10月的中共廿大以及11月美國期中選舉太過接近,高峰會難免受國內政治的干擾。因此有人建議﹐或許可以參考今年6月美俄在日內瓦召開峰會﹐單獨安排一場在第三國舉行的拜習峰會。
拜登經歷阿富汗撤軍之亂後,在國內疫情仍然嚴重下,其民望仍處於不滿意度超越滿意度的「死亡交叉」,接下來數周,拜登政府面臨的難題是債限危機。假如28兆4000億元舉債上限不提高,本月30日美國政府部分機構將面臨近三年來第二次關閉,這對正全力對付疫情和重振經濟的美國來說,將是不可承受之重。同時若債限問題未獲解決,10月下旬或最晚11月初,美國財政部就無力償還債務,意味美國政府將面臨歷史性的倒債風險。
習近平的處境也不輕鬆。自8月起發動對各行業的整肅﹐導致民營企業人心惶惶﹐外資開始撤離﹐接著就出現恆大債務危機﹐如處理的不好﹐可能產生骨牌效應﹐必然衝擊中國的GDP。還有為了達成減碳目標﹐中國強制實施「能耗雙控」政策,偏偏遇到煤炭供需缺口造成電力緊張,使限電範圍擴大至十多個省份,一些地區如東北還出現居民突然遭直接斷電,引發全國關注。有分析認為,恆大風暴加上大規模限電限產將打擊中國經濟,第三及第四季經濟增速或各損失一到兩個百分點。
最關鍵的是﹐中共11月要舉行六中全會﹐外傳可能通過黨史上第三份決議﹐為明年二十大習近平繼續第三個任期鋪路。此時中國內部的經濟問題和外部的對美博奕﹐都可能成為左右「大局」的變數﹐習近平必須審慎應對﹐當然也會影響美中關係的下一步。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本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後﹐短短兩週內美中頻頻過招﹐大事一樁接著一樁發生﹐彼此產生連動﹐相當罕見。
9月15日﹐由美、英、澳組成的軍事聯盟AUKUS正式成立﹐隔天中國宣佈申請加入CPTPP。9月21日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公開承諾﹐中國不再新建境外媒電項目﹐回應美國氣候合作的要求。接著就是24日華為公主孟晚舟獲釋返國﹐同一天旨在抗中的四國峰會(QUADS)在華府舉行。
四件大事同時發生﹐不完全是巧合﹐反映當前美中互動格局仍是「鬥而不破」。其中既有對抗性質﹐也有合作乃至妥協﹐表明拜登的對中三部曲-競爭、合作、對抗﹐中方嘴巴說不接受﹐實際上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明顯可以看出﹐在這波角力中﹐美國是採取攻勢的一方﹐特別在軍事方面﹐這當然和中國近來在南海的擴張有關;中方則透過申請加入CPTPP﹐藉其龐大市場吸引各國﹐進行突圍。軍事的美國VS經濟的中國﹐或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美中博奕的兩條主軸線。
澳洲站到抗中第一線
澳洲近來成為印太地區焦點,好幾個反中聯盟都參與其中。澳洲本來就與美國、紐西蘭、英國和加拿大組成「五眼聯盟」,美國、澳洲和紐西蘭還有個防衞協議,另外澳洲也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現在再加上AUKUS﹐幾個美國主導用於抗中的政治聯盟與軍事組織﹐澳洲都是重要成員。其中AUKUS尤其動見觀瞻。澳洲海軍規模不大,但配上核動力潛艇,足以協助美軍增強在亞太地區的震懾力。核動力潛艇能長時間在海底運作,毋須經常上水面補充燃料,令中國解放軍近乎不能偵測其行蹤,意味澳洲首次有遠程攻擊能力,潛艇可由澳洲一路秘密前往南海,甚至台灣附近水域。
就在宣布AUKUS後翌日,美國隨即表示將向澳洲出售戰斧式導彈,並加強在澳洲駐兵和輪換。顯見AUKUS將大大提升澳洲軍力﹐核動力潛艇搭載戰斧式導彈,將對中國構成很大的嚇阻作用﹐但也讓澳洲站到抗中第一線。
中國申入CPTPP化解圍堵
澳、美、英三國宣布締結軍事聯盟AUKUS後數小時,中國隨即宣佈申請加入CPTPP。雖然北京強調兩件事沒有關連,但從中足以反映出,面對美國透過軍事和外交在印太地區步步進逼,中國試圖在經貿領域深化區內影響力,以化解華府施壓。中國透過申請加入CPTPP,可向亞太地區國家展示出,願意推動區域和世界經貿合作,抵消中國在南海行動激進的批評聲浪。而且,中國已是區內另一個大型自貿協議RCEP的成員,此時提出希望參與CPTPP,即便澳洲、日本和加拿大不願接納,礙於祕魯、馬來西亞等其他成員跟中國關係較佳,這些國家也不能完全拒絕跟中國談判。
由於CPTPP進入門檻很高﹐中國想要入會有一定難度﹐但其實中國申請入會志不在參加﹐而是藉此攪亂美國的佈局。因為美國在區域經貿合作方面特別弱,上任總統川普退出TPP,現任總統拜登也因為國內民意而對「重返」CPTPP興趣不大,這使得中國的施展空間更大,也會削弱美國軍事圍堵中國的效果。
孟晚舟獲釋 華為危機未解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24日在加拿大獲釋,立即搭中國政府的包機返國,同一時間中國也釋放兩名加拿大「人質」康明凱和史佩弗。據英國《金融時報》爆料﹐「換囚」是美國副國務卿薛曼七月訪天津和中方協商的結果﹐美國白宮發言人莎奇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同步證實﹐拜習通話時曾談到此案﹐說明這是雙方妥協的結果。孟晚舟回國在機場受到紅毯歡迎,央視全程直播,她被吹捧為民族英雄,彷彿她獲釋是中國的重大勝利。但其實美國真正的目標是華為﹐而非孟晚舟。美國司法部25日表示,起訴華為的訴訟將繼續,因孟晚舟在簽署的和解書中承認,華為非法銷售晶片等設備給伊朗,她承認的事實使起訴取得新證據。
拜習通話後﹐美中展開氣候合作
氣候問題是拜登政府認為美中可以合作的項目﹐但今年以來雙方幾次對話,都不歡而散,美國氣候特使凱瑞兩度訪中,也無功而返。直到本月10日拜習通話後﹐10月21日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承諾﹐中國將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令國際環保團體大為振奮。因為全球碳排放量發電就佔了四分之一,而全球超過70%的燃煤電廠依賴中國的資金,中國承諾停止在海外建設煤電項目,等於每年減少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次凱瑞到天津,提出最重要的環保合作議題,就是要中方停止投資海外煤電廠,可是卻碰了個軟釘子,所有中方官員都口徑一致地說,中美關係沒有整體改善的話,氣候合作不可能,現在突然轉變,顯然是習近平拍的板,而這肯定是他跟拜登通話後﹐決定把面子做給拜登。
回報中方 四國峰會聲明未提台海
上周五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四國領袖在白宮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是第一場面對面的首腦會談,會後的聯合聲明﹐針對東海和南海問題,沒有使用草案據報的「反對挑戰」表述,而是改用「應對挑戰」,要求各方遵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在內的國際法。據稱日本首相菅義偉曾在會上表明台海的和平穩定很重要,但聲明最終沒有提及台海。這可以理解為﹐拜登政府目前試圖改善對中關係﹐不希望此時再節外生枝﹐引起中方不快。同理可知﹐關於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一案﹐至少短期間內白宮應當不會批准。
中國以商圍政 美金融巨頭充當管道
這一波美中博奕﹐華爾街不排除扮演了重要角色。據香港《南華早報》披露,在美國氣候特使凱瑞上月底第二度訪中前,中美金融圓桌會議聯席主席、高盛集團前總裁桑頓(John Thornton)搶先訪中6周,還與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討論中美關係、氣候變化等議題。報導並指出﹐桑頓訪中前白宮表示反對﹐但他仍如期前往﹐先在上海停留三周,隨後前往北京與中共官員見面﹐接著到新疆訪問一周。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韓正告訴桑頓,應該把他在新疆的觀察告訴美方,美國應反思其雙重標準。韓正還對桑頓說,中國將很快宣布停止補貼海外煤電廠,並將逐步關閉國內現有的煤電廠,這是拜登政府對氣候談判的兩個關鍵要求。桑頓則告訴韓正,他認為凱瑞不僅是美國在氣候談判方面的指路人,而且是美中關係的總負責人。
港媒分析,桑頓訪中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桑頓與韓正討論不限於氣候議題,包括新疆等中美關係,這顯示韓正似乎成為習近平之下,北京負責對美外交的最高官員。二是桑頓的談話若真,則意味拜登政府將繞過國務卿布林肯和亞洲事務主管坎貝爾,以凱瑞作為直通北京的管道。
67歲的桑頓2003年從高盛集團退休後,獲得中方特許支持在中國開採金礦﹐發了大財﹐目前是巴瑞克黃金的執行董事長﹐同時身兼中美金融圓桌會議(CUFR)聯席主席﹐另一位會議聯席主席是中國人行前行長周小川。中美金融圓桌會議創立於2018年,旨在為兩國金融領域建立溝通管道。去年因疫情改以視訊召開﹐今年則碰到美中關係微妙轉變時刻﹐使得桑頓的中國行效應被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桑頓的中國行,多個行程都曾見諸相關機構公開訊息。如他8月24日到訪北京清華大學,與校長邱勇會晤;8月28日,又在北京與曾有中國「國師」之稱的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會面﹐意謂中方認可他的「代表性」。桑頓不但活躍於商界﹐對美中智庫圈也深具影響力﹐他捐款給美國布魯金斯學院成立以他為名的中國研究中心﹐也曾在北京主持清華大學EMBA的「全球領導力」專案。如果桑頓真能在這一波美中的角力發揮作用﹐即使未必比得上當年的季辛吉﹐至少證明中國對美國「以商圍政」策略﹐已經發生功效。
拜習今年有無可能舉行峰會?
習近平宣佈中國不再新建境外媒電項目後﹐美國氣候特使凱瑞稱讚這是一個偉大的貢獻﹐還加碼透露說,對拜登與習近平的可能會面充滿信心。凱瑞並沒有提到實際時間表﹐但這已讓外界對拜登與習近平的高峰會,重新又燃起希望。一個多月前﹐同樣是《南華早報》獨家消息稱﹐由於疫情考量,習近平不出席10月30日在羅馬舉行的G20峰會。如果G20峰會習近平不參加,今年的APEC領袖會議又已改為線上,雙方要見面,最快要等到明年的G20峇厘島高峰會,屆時離10月的中共廿大以及11月美國期中選舉太過接近,高峰會難免受國內政治的干擾。因此有人建議﹐或許可以參考今年6月美俄在日內瓦召開峰會﹐單獨安排一場在第三國舉行的拜習峰會。
拜習都面臨國內困境挑戰
雖然美中舉行峰會有其必要﹐不過目前拜登和習近平都面臨沈重的內部挑戰﹐勢必影響或制約他們的對中(美)政策。拜登經歷阿富汗撤軍之亂後,在國內疫情仍然嚴重下,其民望仍處於不滿意度超越滿意度的「死亡交叉」,接下來數周,拜登政府面臨的難題是債限危機。假如28兆4000億元舉債上限不提高,本月30日美國政府部分機構將面臨近三年來第二次關閉,這對正全力對付疫情和重振經濟的美國來說,將是不可承受之重。同時若債限問題未獲解決,10月下旬或最晚11月初,美國財政部就無力償還債務,意味美國政府將面臨歷史性的倒債風險。
習近平的處境也不輕鬆。自8月起發動對各行業的整肅﹐導致民營企業人心惶惶﹐外資開始撤離﹐接著就出現恆大債務危機﹐如處理的不好﹐可能產生骨牌效應﹐必然衝擊中國的GDP。還有為了達成減碳目標﹐中國強制實施「能耗雙控」政策,偏偏遇到煤炭供需缺口造成電力緊張,使限電範圍擴大至十多個省份,一些地區如東北還出現居民突然遭直接斷電,引發全國關注。有分析認為,恆大風暴加上大規模限電限產將打擊中國經濟,第三及第四季經濟增速或各損失一到兩個百分點。
最關鍵的是﹐中共11月要舉行六中全會﹐外傳可能通過黨史上第三份決議﹐為明年二十大習近平繼續第三個任期鋪路。此時中國內部的經濟問題和外部的對美博奕﹐都可能成為左右「大局」的變數﹐習近平必須審慎應對﹐當然也會影響美中關係的下一步。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