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911事件20週年/二戰後美國首遭本土攻擊 事發回顧全記錄

編輯 周子馨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9/08 17:39
最後更新時間:2021/09/08 17:39
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遭商業航班撞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遭商業航班撞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是繼二戰期間的珍珠港事件以來,歷史上第二次針對美國本土發動的攻擊。不僅是許多美國人心中難以遺忘的傷痛,更從裡到外的改變美國反恐行動,在911事件將滿20週年之際,《TVBS新聞網》為您整理相關的事件始末。

世貿中心坍塌瞬間,爆出大量濃煙及塵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911事件當天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美國911紀念博物館官方紀錄,2001年9月11日上午,19名蓋達組織(al-Qaeda)的恐怖份子分別狹持4架民用商業班機,在全美3處發動攻擊。其中首架遭到劫持的為美國航空11號航班,機上共載有11名機組員及81名乘客,其中包含5名蓋達組織份子,並於8點46分,以750公里時速撞入世貿中心北塔的93至99層樓,由於飛機撞進北塔時,摧毀所有電梯及樓梯,導致高樓層民眾完全失去逃生路線。

17分鐘後,另一架被劫持的為聯合航空175航班,於9點03分從側面撞上南塔77至85樓,大樓內仍有一處樓梯可撤離,因此南棟罹難人數少於北棟。當時兩架飛機上仍存有大量燃油,撞擊引發的火災嚴重毀損大樓支撐結構,最終導致南北塔在遭撞擊後的2個小時內雙雙倒塌,造成當時仍在大樓內的第一線救災人員嚴重傷亡。

世貿中心倒塌瞬間,民眾恐懼慌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第三架遭劫的美國航空77航班,在上午9點37分撞上維吉尼亞州的美國國防部所在的五角大廈西側,引發嚴重大火,造成建築物內100多人死亡,加上班機上的乘客及機組員,共有184人喪生。

美國國防部所在的五角大廈也在同日遭遇飛機攻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建築物嚴重毀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監視器捕捉到撞擊瞬間。(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第四架飛機為美國聯合航空93號航班,機上乘客在得知遭劫後,聯手挺身向機上恐怖份子進行反擊,最終該架飛機墜毀於距離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僅20分鐘航程的賓州姍克斯維爾(Shanksville)附近一處空地,機上無人生還。

第四架遭劫持的飛機墜毀在賓州一處空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根據統計,4起攻擊共造成來自93個國家,近3000人喪生,其中紐約2753人、五角大廈184人、墜毀於賓州的93號航班則有40人罹難,4架班機上的乘客、機組員、恐怖份子均全數喪命。隨著遺體鑑定工作持續進行,死亡人數仍在增加當中。

蓋達組織選擇攻擊目標動機為何?
據了解,恐怖分子自知無法在軍事上與美國正面交鋒,因此將目標投向具有象徵性的美國本土建築。當年的紐約世貿雙子塔為全球最高的大樓,象徵全球化和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繁榮。五角大樓則為美國國防部的總部,是美軍力量的象徵。據了解,因行動受到干擾而於途中墜毀的93號航班,最終攻擊目標疑似為位於華府的國會大廈或白宮。蓋達組織企圖透過攻擊美國權力的象徵,在國內引發恐懼,並大幅削弱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最終轉為支持他們在中東和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和宗教目標。

第一線救難人員全身覆滿塵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911事件與阿富汗有何關聯?
19名參與劫機行動的蓋達恐怖成員中,15人為沙烏地阿拉伯籍、2人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人為黎巴嫩籍,另1名來自埃及。儘管並沒有阿富汗籍人士,但在攻擊發生後,美國情報單位確認該起攻擊為由賓拉登(Osama bin Laden)領導的蓋達組織策動,當時蓋達組織總部設於阿富汗境內,並受到當時掌權的塔利班政府支持,於是美國要求塔利班交出賓拉登,卻遭到拒絶。

美國政府公開19名劫機恐怖份子身份。(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911事件後,美國政府對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措施為何?
2001年9月20日,時任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George W. Bush)於國會發表演說時誓言「任何持續窩藏或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都將被視為美國的敵對政權」,強調窩藏恐怖份子的國家與恐怖份子並無區別,堅持要求塔利班交出恐怖份子,並關閉境內的訓練營,否則將面臨美國政府的攻擊。隨後在塔利班拒絕美國要求後,美國與西方盟軍於2001年10月7日正式啟動「永續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對阿富汗境內的蓋達組織和對塔利班政權採取軍事行動,並於2011年5月2日,於巴基斯坦擊殺賓拉登,但全球反恐戰爭並未因此劃下句點。

美軍出兵阿富汗,駐紮於巴格蘭空軍基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911事件後,美國政府於國內的反恐措施?
911事件發生後的2個月內,美國國會迅速通過極具爭議性的《愛國者法案》(USA Patriot Act),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擴大政府監視工作,允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及國安局(NSA)在幾乎沒有司法監督的情況下,蒐集、竊聽民眾通訊、郵件、財務記錄、網路瀏覽紀錄等資訊。
 

911事件後,美國政府建立國土安全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02年,美國政府創建國土安全部(DHS),過去隸屬隸屬於司法部門的移民歸化局及海關總署合併為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該機構在911事件後,驅逐出境的人數大幅增加。根據國土安全部統計,1999年至2001年間,平均每年有20萬人遭驅逐,雖然這個數字在2002年略有下降,但第二年開始逐步攀升。在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前兩年(2009年至2010年),驅逐出境人數更創下歷史新高,每年近40萬人遭驅逐出境。

911事件對美國社會造成哪些影響?
反穆斯林情節: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內反穆斯林現象嚴重加劇,許多人將911攻擊與伊斯蘭教劃上等號,並試圖對任何看起來像穆斯林的人進行報復。據FBI統計,2000年全美通報反穆斯林襲擊事件僅12起。2001 年,該項數字暴增至93,2015年紀錄91起受反穆斯林歧視動機的嚴重或輕微攻擊報告,2016年則達到127起。時至如今,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持續存在。

一名男子穿著寫有反伊斯蘭恐怖份子的上衣,參加反穆斯林示威行動。(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嚴格實施機場安檢:
911恐怖攻擊發生前,美國境內機場安檢流程與如今天差地別。當時民眾通過安檢時不需脫鞋,可攜帶液體、打火機登機,托運的行李中,只有5%經過檢查。部分機場更允許乘客攜帶刀片在4英吋內的刀具,導致911劫機的恐怖份子成功將美工刀西帶上飛機,並作為攻擊武器。

美國機場加強安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遭遇攻擊後,機場安檢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原先外包給私人企業的工作改為由運輸安全管理局(TSA)進行監督,除了需要脫鞋外,筆記型電腦和電子產品也必須從隨身行李中取出。液體不可超過3盎司(88.72毫升),且必須經過全身掃描才可登機。儘管安全性得到提升,但後續也衍伸出相關單位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性審查批評,特別是具有中東血統的旅客。

化學物質暴露成癌症溫床:
外媒報導指出,除了在攻擊中死亡的人外,越來越多當年在恐攻時,居住世貿中心週遭、或在附近工作的美國人患病。911攻擊釋放出前大量有毒化學物質到空氣中,包括戴奧辛(dioxins)、石棉(asbestos)和其他致癌物質。當時連續數月在現場協助清理及救災的人員直接暴露於危險物質中,罹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事發後,進入現場進行後續清潔工作的志工暴露在有毒化學物質中。(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政府為加強追踪和治療相關人士,透過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 CDC)於2011年建立「世界貿易中心健康計劃」(World Trade Center Health Program)。 截止至今,已有約10萬人註冊,其中至少有2448人已死亡,大多數是參與救援和後續恢復工作的志工,超過半數年齡介在45到64歲之間。 
 
→緊抓話題熱點,與你討論全球大小事!點我追蹤【TVBS Twitter
 
→擠出小時間,看看大新奇!全新影音品牌上線囉,一起擠看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911事件20週年

#阿富汗#美國#塔利班#措施#時間#人員#911恐攻#紐約#世貿中心#五角大廈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466

0.1667

0.4133